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今天拆读的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五章,我使用的标题就是作者的章节题目。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一种体验:捧起一本书,然后往长椅子或者舒适的被窝里一躺,饶有兴致的看了几分钟后,便进入了梦乡,没准在梦里自己都在阅读,醒来后却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收获。如此循环往复,说好的阅读计划,最后就不了了之啊!说多了都是泪,那么该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
还是涉及到我们的阅读目标,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完成刷阅读量的任务,或者只是为了娱乐,便只要拿起书籍顺便瞄瞄,然后往旁边一扔,在心里没有力量的告诉自己,我已经读完一本书了,一年下来读了几百本,甚至上千本,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小小成就。一旦这样的神操作被别人问起:嘿,同志,话说,你读了那么多书,究竟有何收获,能给普及一下吗?看了读了这么多,应该懂得很多了吧……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被这一系列的问题问得哑口无言,无言以对。有的阅读者也许还会反思一下:是啊,我读了那么多书,居然连自己有啥收获都不知道,哪里出问题了,要怎么改进呢?而有的人只是自暴自弃,既然如此,那我以后就不再阅读了!既然如此,针对确实喜爱阅读,把阅读当作提升自我方式的人们来说,到底该如何阅读呢?肯定不能一味的追求数量,而是要找到方法,找到模式,然后再增大阅读量,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登上新的台阶。而这就要求我们成为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也就是时刻明白自己的阅读目标,进行主动阅读。
为了达到目的,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得学会提问并且回答提出的问题,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让自己和书、书和自己成为一体,也就是要做笔记。提问并回答是阅读者的责任,无论那一本书,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既然提出了问题,我们就要去思考,而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我们认识书中内容的过程。前两个问题分别让我们从整体和局部去认识一本书的主题和书的特殊信息。后两个问题就是让书与我们自己发生联系,促使我们进行思考,与自身相结合,找到正确的点,批判性分析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点,把书中只是糅合为一体。这四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反复推敲,然后用自己的话语给出答案。
关于做笔记,艾德勒也给出了三种方法,是除了平时我们惯用的划线、标记、圈重点外的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结构笔记;概念笔记;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也称辩证笔记。这三种笔记都是随着阅读层级的加深而交替使用的。顾名思义,这些记笔记的方法都与它们的名称一样,不过要学会,需要在阅读中不断练习,养成习惯,不断使用提问并回到、做笔记的方法,我们的阅读速度会加快,阅读质量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