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原文学习之三十四
《中次六经》缟(gǎo)羝(dī)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shì)虫(1),实惟蜂、蜜(2)之庐(3)。其祠之,用一雄鸡,禳(ráng)(4)而勿杀。
【注释】
(1)螫虫:指一切身上长有毒刺能伤人的昆虫。(2)蜜:也是一种蜂。(3)庐:这里指蜜蜂等聚集在一起做巢酿蜜的地方。(4)禳:一种祭祀的类型,一般是祈祷消除灾殃、去邪除恶。
【译文】
《中次六经》中所记述的中央第六列山系,乃缟羝山山系。缟羝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做平逢山。从平逢山上向南望,可以望见伊水和洛水;向东望,可以望见谷城山。平逢山不生长花草树木,没有水,到处是沙子和石头。平逢山有一位山神,外形像人,但长着两个脑袋,人们叫他骄虫,他是所有螫虫的首领,平逢山这里也是各种蜂类动物聚集、做巢的地方。祭祀这位山神,要用一只公鸡做祭品。在祈祷后,这只鸡将被放掉而不杀。又西十里,曰廆(guī)山。多琈之玉。其阴有谷焉,名曰雚(guàn)(1)谷,其木多柳、楮(chǔ)。其中有鸟焉,状如山鸡而长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名曰鸰(líng)(yāo),其鸣自呼,服之不眯(2)。交觞(shāng)(3)之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俞随之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
【注释】
(1)雚:有学者认为这个字或读“huán”。(2)眯:发梦魇、做噩梦。(3)觞:古代一种喝酒的器具。
【译文】
(平逢山)再往西十里,有一座山叫廆山。廆山山上盛产浮玉。廆山的山阴有一道峡谷,叫做雚谷,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柳树、构树。廆山中栖居着一种禽鸟,形状像野鸡但拖着一条长尾巴。这种鸟长着青嘴,身上通红如火,人们称之为鸰。鸰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吃了它的肉能使人不做噩梦。交觞水从这座山的南麓流出,接着向南流入洛水;俞随水从这座山的北麓流出,然后向北流入谷水。
又西百里,曰长石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其西有谷焉,名曰共谷,多竹。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鸣石(1)。
【注释】
(1)鸣石:古人说是一种青色玉石,撞击后发出巨大鸣响,七八里以外都能听到,属于能制作乐器的磬石之类。
【译文】
(密山)再往西一百里,是座长石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含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这座山的西面有一道峡谷,叫做共谷,生长许多竹子。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南流入洛水,水中多产鸣石。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楠,多竹箭。其兽多(zuò)牛、羬(qián)(1)羊,其鸟多(bì)。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2)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yān)玉(3)。
【注释】
(1)羬:古书上说的一种大野羊。(2)员:方圆、幅员。(3)珚:玉的一种。
【译文】
(常蒸山)再往西九十里,坐落着夸父山。夸父山中的树木以棕树和楠木树最多,此外还生长着茂盛的小竹丛。夸父山中,生活着很多野兽,其中牛、羬羊最多。山中栖息的禽鸟,以赤为最多。夸父山的南面盛产玉石,而其山北面则盛产铁矿。这座山北面有一片树林,叫做桃林,这片桃林方圆三百里,林子里有很多马。湖水从这座山发源,接着向北流入黄河。湖中出产大量的珚玉。
又西九十里,曰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藇,多苦辛,其状如(qiū)(1),其实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疟。杨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门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玄(sù)(2)。(zuó)姑之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门水,其上多铜。门水出于河,七百九十里入雒(luò)水。
【注释】
(1):同“楸”字。楸树是落叶乔木,高大端直。果实可做药用,主治热毒及各种疮疥。(2)玄:黑色的磨刀石。,磨刀石。
【译文】
(夸父山)再往西九十里,有一座山叫阳华山。阳华山的南面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而其山北则盛产石青、雄黄等。阳华山中的草本植物,以山药最多,此外还有茂密的苦辛草。苦辛草的形状像楸木,结的果实像瓜,味道酸中带甜。人服食它,就能治愈疟疾。杨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南流入洛水。杨水中有很多人鱼。门水也从这座山发源,接着向东北流入黄河。门水中有很多黑色磨石。姑水从阳华山北麓流出,向东流入门水。姑水两岸的山间蕴藏着丰富的铜矿。门水是黄河的支流,流经七百九十里后注入雒水。
凡缟羝(dī)山之首,自平逢之山至于阳华之山,凡十四山,七百九十里。岳(1)在其中(2),以六月祭之,如诸岳之祠法(3),则天下安宁。
【注释】
(1)岳:高大的山。(2)其中:天下江山国土的中部、中心。(3)祠法:祭祀的规范和规格。
【译文】
总计缟羝山山系的首尾,从平逢山起到阳华山结束,一共有大山十四座,这些大山绵延七百九十里。这里的山岳,居于天下的中部,每年六月,人们就会祭祀这些山岳的山神。人们祭祀的礼仪,跟祭祀其他山岳的方法一样。只要按照常规祭祀,那么天下就会永葆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