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陌生城市拥有自己的朋友圈并成为斜杆青年?

难得的周末,我参加了706组织的串门计划,这个题目很吸引人。它或许是很多青年人的一个痛点,天骄(英文名echo)的分享给了我很多启发。
分享嘉宾宋天骄,纽约大学PR专业毕业,喜欢一个人压马路胡思乱想,更喜欢在和大家的交谈里汲取营养。喜欢一切与生活方式、旅行、餐饮、文化相关的话题。这是宣传海报上对她的介绍。
而我对她的感受则是亲切温和、逻辑思维强。她能够照顾到每一个人的情绪,控场能力很强,陆陆续续不断有新的小伙伴敲门加入,每一次新的同学到来,她都会报之以微笑,引导坐下,穿裙子的女孩子不方便盘腿,她也会把抱枕送给对方遮挡。在做分享的时候,她按照自己的要点逐条列项讲述出来,其他人讲述离题的时候,她也能够及时把话题拽回来。看的出来她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也一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朋友。
一、如何在陌生的城市拥有自己的朋友圈?
这个痛点源于echo在纽约上学和回陌生北京初期时的感受,孤独与无助,倒逼她走出围城,去交更多朋友。而且结果还不错。
把握一个大的原则就是放平心态,敞开心扉,不要自我封闭,也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等待别人主动联系你。
(一)校友会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某种程度上,在兴趣、爱好、职业选择上,我们校友会比亲戚朋友更契合。我毕业于湖北大学,在北京就有湖北大学北京校友会,在2015年,2016年时候,因为我们院长来京参会,许多未曾谋面的同学都聚集一起。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在我公司有一个大我10岁左右的姐姐竟然是我直系学姐,新浪、搜狐、网易、头条竟然也有我这么多同学。没有这个校友会,我是处于盲区,完全不知道的。
(二)向人际枢纽靠拢。每个人性格不同,有人就很喜欢组织饭局,张罗聚会。通过参加聚会,你就会认识更多新的朋友。群主就是人际枢纽,他有一种天生的魅力,喜欢社交、热情、乐观、不怕麻烦。做到这个程度其实也不容易,以前我自认为是人际枢纽,经常组织聚会,但是随着上夜班、加班等等因素,我再也没有精力去做这件事情,毕竟你要耗费精力去想主题、时间、地点。自己做不来,我们就需要挖掘身边更多的人际枢纽,自己做一些辅助性角色,比如定哪家餐厅、当司机,购买食材等等。

(三)不要拒绝来自父母介绍的朋友,哪怕是给你介绍的相亲对象。父母给你介绍的,至少是他们认可的,一定会有闪光点。相亲对象又怎么样,也不是见了非得成,先从朋友做起也挺好的。我一个高中同学相亲认识了一个护士,虽然不是喜欢的类型,但也成为了朋友。后来生病去医院挂号,还幸亏人家帮助。
(四)多去参加一些类似706串门计划的公共空间的讨论。能够被人记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参加讨论时,有一个自我介绍的环节,我比较习惯用手机备忘录做笔记,把每个人的名字、家乡、上学城市、专业、爱好等记下来,赋予他们一个标签,这样便于记忆,不然听的时候激情澎湃,回家一想起空空如也。
昨天的活动我们十几个人从未谋面,就这样一群人竟然讨论到晚上10点半,长达3个半小时,即便这样还意犹未尽。其中有一个叫“玖姑”的女孩子,格外信奉星座、运势,她若有神秘的解释到:今天是满月,大家气场相近,星盘相近,互相吸引。
(五)多去打造自己的品牌,这个品牌包括的擅长爱好、性格等。比如你是擅长摄影、健身,爱好跑步、追剧达人等。
每一个人都喜欢与阳光快乐的人在一起,即便你做不到有趣,至少要做到乐观,热爱生活。大家都工作这么累,没有谁会喜欢一个整日怨天尤人的同学在一起。
(六)如果你愿意交不同文化、种族的朋友,echo推荐了2个APP:Bon APP;Mars。
二、如何成为斜杆青年?
这个话题我也很想聊聊,提醒大家3个注意的地方。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一)斜杆青年必须要有给力的单杠。斜杠必须是在主业做的很好的时候,才应该做的地方,不要本末倒置。
echo本专业是公关专业,后来入职国企做金融。她是一个很在意创造输出的女孩子,不愿意被金融条条框框束缚,也不愿意给客户讲收益率、折损等等,所以就在工作之外给公关公司当写手,做品牌策划,两个月下来竟然也有了可观的收入。要想做好,势必会压缩主业的投入。
就在她洋洋得意的时候,男朋友毫不客气的认为“你这就是在打零工,不是所谓的斜杠,这活儿你能做,别人也能做。”这也促使她来反思,自己究竟是为了兴趣还是不知不觉为了钱来做这件事。
这样想明白了,她决定在金融主业上投入更多精力,即便不喜欢它,但至少保证“守土有责”,老板想起这块的时候,能够觉得她做的至少不差!
(二)斜杠必须与主业协同。
做公关的,课余帮其他公司做品牌策划,写写公关方法论;做新闻编辑,课余开专栏写评论,这都可以。不要你是染发的,要去做公关。这完全是两件事情,会耗费大量精力。
(三)不要轻易离职做斜杠。刘瑜在著作《送你一颗子弹》中写道“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我们目前都没有经纪人,自己如果做斜杆,要面临时间管理、自律、商业谈判、专业技能是否过硬等等的问题。这些都要耗费我们大量的精力,不仅如此,我们是否基本这些能力也是值得商榷的。辞职做喜欢的事情,是非常幸福,但也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职业有“三叶草”之说,喜欢的、擅长的、市场需要的,如果三者合一,是极大幸福,这是极少数;二者合一,是不温不火心如止水,是大多数;三者不合一,是比较痛苦的,是极少数。把擅长留给工作,兴趣留给生活。我觉得等到你有充分自信与能力,副业收入极大超过主业收入时,是可以辞职的。我先推荐两个适合做斜杠的凭条公号,在上面你用技能交换变现:“自雇自足”和“自由人协作平台”。

爱好金庸的同学不可能不知道六神磊磊,他原名王晓磊,在新华社重庆分社做记者,爱好读金庸。2013年12月10日,他发表了《教主最不虔——读〈笑傲江湖〉之一》,第一篇文章阅读就过了1W+。
12月19日写到第8篇,就出现了第一个爆款——《金庸、古龙、鲁迅会怎么写爸爸去哪儿》,
到2014年2月26日,六神磊磊迎来了第一篇被删的文章——《雾霾不会讲政治——六神磊磊读金庸》。从此,六神磊磊被删文章就成常态了,以至于读者养成了六神磊磊需置顶,第一时间看的习惯。
到了2015年10月,他下定决心辞职,放开手脚写文章。刺猬公社采访了他,大家也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辞职的时候粉丝有30多万,现在他的影响力早已超出很多百万大号了。
此时的六神磊磊就是一支队伍,一个特种兵!他有趣、有才,有财,我特别羡慕的那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