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自古情话多空洞,唯有背影最深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是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月台送别,身体肥胖的父亲,本就行动不利索,却依然执着翻墙买来橘子,只为即将远游的儿子在车上有东西解解渴。浓浓的父爱,在这翻墙的背影中淋漓尽致。
花被母亲紧紧地握在手里,父亲弯着身好似又在掏手帕揩汗,耀眼的阳光下,哀伤,那么明显地压垮了他们的双肩,那么沉重的拖住了他们的步伐。
这是三毛笔下父母亲的背影。刚刚经历了丧夫之痛,三毛的内心无疑是锥心之痛,远洋而来的父母,看到此番情景,无疑也是心痛难以,固执的三毛却执意一个人承担,父母唯一能做的只有是不增加她的负担。三毛的背影,写的是对于父母亲的愧疚,以及父母亲对于孩子那份深深地爱。
在中国含蓄婉约的传统文化熏陶下,大抵文人都喜在这无言的背后,敞开自己的心扉,吐露自己的情怀。相比当面诉情话,少了一丝羞怯,多了一份深情。
正如三毛所说: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背影,都能让人收获感动,触动内心,深入骨髓。有的或许是几多心酸,或许是几多无奈。
银行的柜台,就好似一个社会的小舞台,虽不大,却也是让人看尽人生百态,世事无常。
鲐背之年,踽踽而行,几多心酸,几多无奈。晌午时分,空旷而寂静的营业大厅,突兀的响起了竹竿撞击地板的声音,我抬头一看,一个年迈的老人,一手在一个小孩的搀扶下,一手拄着手杖,正慢慢的向柜台走来。虽然从门口到柜台对于常人来说只有几步的距离,但似乎对老人来讲,每一步都是用尽了心力。
接过老人颤颤巍巍的手递进来的存折,我能做的就是尽快的办理好业务,然而,当我输入账号,存折余额显示为零的时候,我竟然有种难以开口的不忍心,看着老人满是期待的眼神,内心更是于心不忍。无奈,我只能用最委婉的语气告知真相,希望能最大程度的减轻老人的失望。
即使这样,满满的失望,依旧在老人沧桑的面容上显露无遗。在老人的自言自语的哽咽中,也听到了许多心酸与无奈。
鲐背之年,老伴早已离世,子女不多,也早已过古稀之年,自己尚自顾不暇,其余孙辈也远在外地,平日也鲜少照应。独留老人一人,靠着救济,度日维艰。老人自言,早就该离开,何苦苟活于世。
老人缓缓的转过身,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吃力.她步履蹒跚的向前走着,骨瘦如柴的身子不停的在晃动着,她佝偻着腰,显得凄凉而孤独.看着风烛残年的老人踽踽远去的背影,心中涌动着一股心酸。本应颐养天年,子孙环膝,享天伦之乐。却仍然度日维艰,像浮萍一般,于世间飘零,未知何日是终期。
走过漫长的岁月长河,见证了历史的沧海桑田,经历了世间的风霜雪雨,却独留孤零零的背影,一步一步走向那条未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