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速前进的良生大姐
记得第一次看大姐的文字,写的是在河边洗衣服的事。那不是她的经典之作,但她对生活的真情,对文字的热爱,犹如流动的河水浸透衣服,不需要刻意强调,早已渗入骨髓。
她的文字点燃我压抑许久的火苗,下载简书,带着文字来这里安家落户,给自己的心留一个幽微的通道。
这一切的开始,像是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挑灯引航,这双手便是良生大姐的文字。
我们因为文字相识相知,后来又因共处周卫英老师的写作群,一起见证了写作群的风云变幻。
很早就想为大姐写一篇文字,当时向大姐了解一些情况,大姐一再推脱,加上自己水平有限,因此搁置很久。
现在决定写了,不用了解打听,原来的题目在脑中经历了百转千回,现在还是它——火速前进的良生大姐。看到这个题目,一个个热辣滚烫的生活现场浮现在眼前,大姐就是以这样的姿态不停地奔跑着。
善良
不管是对落魄邋遢的黄校长,还是对素不相识的乞讨者,大姐都能笑脸相迎,为他们递上热乎乎的饭菜。
有人可能会说,那些看似可怜巴巴的乞讨早已演化成谋生的职业,根本不值得同情。可是大姐才不管这些,不仅给吃的,甚至掏出大红票,以解别人的燃眉之急。
“如果有更好的出路,谁愿意讨饭。”
都说百善孝为先。大姐对父母百般孝顺,她不止一次写到因父亲不在,深感子欲养亲不在的痛惜。
为母亲收拾整理,给母亲做久违的六谷粑。见母亲动作迟缓,劝母亲不要经营那近乎亏本的小茶室,可母亲不听,她只能像宠孩子那般顺着老人,藏起自己所有的为难和苦衷,将孝顺放进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宽容
大姐带着儿媳儿孙同住一个屋檐下,打理一家十几口人的吃穿用度,其中辛苦,犹如鸭子划水,冷暖自知。
牙齿和舌头还有打架的时候,更别说三辈人的共处一室的大家庭,累都只是其次,各种不可避免的矛盾更加劳心费神。
一次大姐带孙女,因一时疏忽,孩子将硫磺膏擦在脸上,大姐已经知道问题的严重,顾不上自己着凉,第一时间抱着孩子冲下楼清洗。
小儿媳知道此事,不问青红皂白,一阵指桑骂槐的抱怨劈头盖脸砸下来,之后小儿子又发来六七条责怪的信息。
可大姐一字未回,任凭小儿媳发泄。她认为:
如果这个时候顶撞就会吵起来,撕破脸皮明天还要在一起过日子,难堪不说习惯成自然,吵吵闹闹的家会乌烟瘴气。忍!毕竟错在我这儿,她爱女之情、害怕之心可以理解。
因为她设身处地的宽容,避免了一场家庭硝烟,正是这种长年累月的宽厚与包容维系着全家的和睦。
虚心好学
大姐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践行者。她在群内默不作声,但群内成员文后的点评留言她最多。
都说真正的学习是不动声色的。大姐能把一个个故事写得活灵活现,离不开她对生活的觉知,还有别人看不见的学习和坚持。
写过的人才知道,即使心里装着一个好故事也无从下手,不要说烂尾,就连开头也无从说起。看别人一招一式都是功夫,自己怎么比划都不对。
可是大姐能在故事里自由穿梭,一个梦,一次对话,生活中悄悄溜走的一个细节,都会变成她笔下耐人寻味的故事。
她的故事就像她亲手烹制的美味佳肴,活色生香的画面把你带入其中,哪怕是累了恨了伤心了也要走下去,并且是揣着一颗热乎乎的心,马不停蹄地走。
火速前进
孙女不见了,大姐火速赶到学校四处打听;朋友遇到困难,她火速感到现场帮忙;写作群闹矛盾,她没在群里吱声,而是安慰劝解,默默周旋其中,以此稳定军心。
疫情当前,大姐果断放弃家庭主妇的重担,摇身一变,成了口罩车间的一名老将。虽说是有报酬的,但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个口罩也是为民服务呀!
在家庭和工作的间隙,大姐笔耕不辍,两年多在简书留下18万字,一路上,结识好友无数。
写作让她成为市作协会员,文章《患难见真情》发表在安庆广播电视报,还有散文《梅之韵》也被文友推荐给六尺巷文化平台。
作为奶奶级的她,一直以一颗年轻的心书写和生活,她是我们写作路上的风向标。
对家,任劳任怨,对友,以诚相待,对文,初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