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作文开头之悬念式:光有悬念并不行

2024-11-11  本文已影响0人  水清心宁

文章开头设制悬念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这个话题的第一篇文章里提到的开门见山式开头。

一点不露,无可看。一览无余,无可想。

肯定让你看,但不让看完。没看到的,恰恰因为前面你看到了一些,越发想看个清楚明白,作者却欲说还休。

想看又看不见,就形成了悬念。

悬念的目的之一,就是吸引读者读下去。

还有直接叙事的开头,为了让读者产生读下去的动力,开头的叙事里,总有一两句话,让读者心生好奇。

今天我们单独说说怎样改变叙述的顺序,来创作具有悬念效果的作文开头。

冲突呈现式开头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羚羊木雕》

读过这篇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故事的大致经过:我和万芳是多年的好朋友,在一次我看来是万芳对我莫大的帮助之后,出于感激我把爸爸从非洲带回来送我作礼物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她。妈妈发现后硬逼着我找万芳要回了木雕。

课文的开始,就是矛盾冲突的开始——

妈妈发现羚羊不见了,追问我,我不想说。

我被迫说出,我觉得不应该要,爸妈硬逼着要。

这样的开头双方有矛盾,有冲突,自然会吸引读者读下去。

有读者就会说了,这不简单,我也把叙事中的矛盾冲突放开头。好是倒好,关键是你放手的故事开头啥时候捡起来?

这篇课文用的是插叙。在爸妈同时追逼我要回木雕时,我回忆和万芳的友谊,回忆和万芳换裤子,万芳因此挨母亲的罚,我过意不去送了木雕。这是文章开头冲突之前的事。

怎样再回到冲突的现场呢?这又是一个关键要处理的地方。

课文是通过奶奶的出现打断我的回忆,把思维重新拉回现实:奶奶救场失败,看来不要回来是说不过去了,我冲进雨里去万芳家。

写作技巧

首先文章内容要有矛盾冲突环节,这是冲突呈现式开头的必然条件。

只要事情发展中有矛盾冲突,把冲突放在开头,很容易就形成了悬念,达到吸引读者阅读的效果。

但是还要注意处理好情节的对接,把事情的开始部分衔接上。往往通过环境的改变或其他人物的出场,能让情节的衔接更加丝滑。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不这么麻烦调整、设计情节,也能改变叙事顺序形成一个悬念式的开头。

结果前置式开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个粗瓷大碗》

也是打乱事情正常的顺序,只不过是先说结果,接下来再从头到尾地叙述事情。

这就不存在情节的衔接问题了,但是事情的结果要有足够的吸引人的点,不然也难达到让人阅读的欲望——你都把结果告诉我了,我还有啥要读的?

所以,呈现事情的结尾要有讲究:

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的不是战利品,不是武器,却是一只日常生活用的碗。这是一个点。

这个碗是赵一曼用过的,仅仅用过一次。日常生活用品,为什么只用一次?这是一个点。

赵一曼虽然只用过一次,但是老战士们却殾能认出来。这又是一次。

虽然只是一只日常生活用的碗,虽然只用过一次,但是大家却都能认出来。这一只碗还有着一段感人故事。这又是一次。

虽然把故事的结果讲出来了,但是又有太多没讲的在里面,这就是叙事结果前置制造悬念的开头技巧所在了。

是不是所有的事情,只把结果放在开头,就可以形成悬念式的开头呢?

肯定不会这么简单。我们再看一篇课文的开头: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童年的发现》

正是因为这不太现实,所以我们就心生好奇,想一看究竟,阅读的动力就产生了。

发现没有?不管是粗瓷大碗,还是童年的发现,结果前置形成悬念必须是这件事情的结果是非同寻常的,甚至有悖常理的。

越不同寻常,越违背常理,结果前置后,越能造成悬念的效果。

写作技巧

结果前置的悬念开头,文章的结果最好是非同寻常的。

前置的事情结果在在文章开头的交代时要有所取舍,这是关系到悬念的效果有多足的地方。比如粗瓷大碗为什么只用过一次?在开头万不可说,说就破功了。

比如童年的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究竟是什么?开头一个字都不能提,提了谁也没兴趣再去读了。

另外一点,文章开头里的悬念一定要在文章中得到解答。

不管是冲突呈现式开头,还是结果前置式开头,制造悬念不是唯一的目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表达文章的主旨,是写作的至高任务。

冲突,一定是能够表现这篇文章主旨的冲突;开头呈现的事情结果里的疑点,一定是文章主旨或相关内容。

这样的开头,读者带着疑惑去阅读就等于是奔着主题去寻找。这样不仅设置了悬念,还等于开篇点题了。

下一篇想了解哪一种文章开头?欢迎留言区告知,或后台招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