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清单
是否因不恰当地沟通和爱人渐行渐远,和父母产生隔阂,和朋友生疏。语言,是精神交流的媒介,一旦传达错误,听不到彼此的声音,关系会变得紧张。
为何会如此呢?
一、道德评判。用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去定义别人,忽视他人的感受,沟通不顺畅,甚至遭受敌意。
二、进行比较。作者丹格林伯格说过,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和他人比较。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当你的孩子没有别的孩子优秀,你会去怪罪他,言语里充满责备,你和孩子的关系可能会变得糟糕。
三、回避责任。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回避责任将成为习惯,类似不得不、是你让我、因为他等词汇会经常出现。
四、强人所难。对别人的要求暗含威胁,通过命定或惩罚的方式进行沟通。或许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但会造成心灵隔阂。
出路---非暴力沟通!
五、观察。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说出观察结果。你说:他是个愚蠢的孩子,或者说:见到一个孩子做的事我不太理解;后者听起来可温柔多了。
六、感受、需要。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4)体会他人的感受。做回自己的主人,直接说出感受,得到的可能会是积极的回应。
七、提出请求。清楚地告诉对方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他们不做什么。比如一位妻子告诉丈夫希望他每周少花点时间在工作上,丈夫后面的行为是,腾出了一部分时间用来运动,而妻子的需求是希望他多陪伴她。
八、避免命令。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这会被看做是命令。这样的结果有两种:服从或者反抗。不重视他人感受,也不是好的沟通。
九、学会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的感受,不要着急做什么,懂得倾听,为他人充分表现痛苦创造了条件。
十、表达感激。对方做了什么,我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我的心情怎么样?按照这三个因素去表达感激,对方会很高兴,这样的感激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