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破译“病机十九条”
“五运六气主病加临转移之图”是《注解伤寒论》卷首《运气图解》部分的最后一张图,成无己曰:“夫五运六气主病,阴阳虚实,无越此图。”
仔细看里面的文字,其实就是病机十九条。现对此图加以解释:
1、中心圆内为十干五运,其外圈为十九条的主气部分(五脏病机),说明五运对应主气,主五脏。
2、最外圈为客气(排序为三阴三阳)和相关的经脉,其内一圈为十九条客主加临的部分,其中燥气采用刘完素所拟补的条文“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系属同时期大家的影响,但我认为可以采用《至真要大论》论述客气阳明燥胜的经文“清气(燥气)动下,小腹坚满,而数便泄”,可简记为“诸数便泄,小腹坚满,皆属于燥”。
3、内圈“诸气病痿,皆属肺金”是“诸气膹郁,皆属于肺”与“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的结合。
金元四大家的宗师刘完素,其名含义为“完善素问”,他为《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增补了燥气病机,但真的是经文有缺漏吗?《至真要大论》是运气大论的最后一篇,故十九条必须放在运气学的理论框架里解读,其实十九条是被精心设计的,非常有规律,其逻辑结构是“主气-岁气-客主加临”:
主气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木);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水);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燥金);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土);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相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君火)。
岁气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在泉);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司天)。
客主加临
1.主气为相火,客气为三阴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主气相火胜);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客气太阴湿土胜)。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主气相火胜);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客气少阴君火胜)。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主气相火胜);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客气厥阴风木胜)。
2.主气为君火,客气为三阳(六腑)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主气君火胜);
诸病胕肿(三焦-淋巴积液),疼酸惊骇(胆),皆属于火(客气少阳相火胜);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主气君火胜);
诸病水液(膀胱、小肠主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客气太阳寒水胜);
诸呕吐酸(胃),暴注下迫(大肠),皆属于热(主气君火胜)。
(客气阳明燥金不胜)
注释:
掉:扑倒。掉眩:眩晕扑倒。
收引:肢体蜷缩,屈伸不利。
膹郁:胸闷气喘。《内经知要》:“膹者,喘急上逆。郁者,否塞不通。” 张景岳:“膹,喘急也。郁,痞闷也。”
瞀:头晕目眩。瘛:痉挛抽搐。
厥:手足发冷或手足心发热。
固:二便固塞不通。泄:二便泻利不禁。
痿:肢体软弱失用,日久萎缩瘫痪的病。基本病机是肺热叶焦。
禁:通“噤”,指口闭不开。
鼓慄:鼓颌战栗。
如丧神守:身体动作不能自控,犹如失去神明主司。
痉:即肌肉收缩,手脚抽搐,俗称“抽筋”。
项强:颈项僵痛。
逆冲上:急性呕吐、吐血、呃逆等。
暴,突然。强直:“强”通“僵”。
鼓之如鼓:叩击腹部如鼓响。第一个“鼓”是叩击的意思。
胕肿:皮肉肿胀溃烂。
转反戾:筋脉拘挛。转:身体扭转。反:角弓反张。戾:身体屈曲,如犬出户下。
邪气内陷为逆,故伤寒传经为地支逆序,病机十九条亦按主客气的逆序来排列。
主气部分为主气逆序。《伤寒例》:“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故从风寒开始,逆推至心君,心包代君受邪,故相火排在君火之前。
岁气部分为岁气逆序,故先讲在泉(客气第六步),再讲司天(客气第三步),司天在泉不仅管上下半年,也管人体的上下部。
客主加临部分的主气先论相火再论君火也是逆序,与主气部分先相后君的次序形成呼应。其中“火”是指相火,“热”是指君火。君火是帝王,可以胜客气寒水,但燥金不能胜君火,故没有燥胜条文。
客气的次序是【湿土-君火-风木,相火-寒水-燥金】。这种次序是《天元纪大论》“木火土金水火”的逆序。后人以为第二个火是多余的,恰恰是不懂六气的原理。第一个火是君火,第二个火是相火,“木火土”是三阴,“金水火”是三阳,阴阳逆行则为土-火-木、火-水-金,也就是客气部分的次序。
《素问识》:“《内经》无六气之说,而运气家(在)五气之外加火(相火),配乎三阴三阳,以为六气。”(运气大论本属《黄帝外经》,后王冰补入《内经》。)
《外经微言·暑火二气篇》:
“祝融问于岐伯曰:暑与火皆热症也,何六气分为二乎?
岐伯曰:暑病成于夏,火病四时皆有,故分为二也。”
客主加临部分这样安排的原因可能是:
1.火热致病具有多样性,当火热为主气时可以导致多种病症,受不同的客气加临又有不同的表现,而不是火热病多见。
2.避免主客同气,无相胜可言。若安排先三阳后三阴,即三阳加临于相火,三阴加临于君火,则会出现主客同气的情况:
主客同气,无所胜也,气相得则和,故三阳加临于相火要扣掉两条条文,三阴加临于君火也要扣掉两条,加上金不胜火,一共要扣掉五条,剩下的条文就缺三个客胜的情况。但如果安排先三阴后三阳,则只需扣掉一条(燥气)。总之这部分只是举例,因为客主加临的所有情况难以尽数。
《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王凤仪:百病生于气火。)
举几例:
1、《经方名医实践录》第138页:
“李某,女,36岁,1995年6月17日初诊,因头晕目眩,伴呕吐3小时入院,平素嗜食肥甘,身体肥胖,并见晕时视物旋转,如坐舟船,耳鸣,汗出,倦怠身重,头胀满,胸膈满闷,两目羞明,舌体淡胖、苔中部薄黄微腻,脉弦滑略数。……证属痰热阻滞,蒙蔽清阳,治宜清热化痰,燥湿健脾止呕,怯瘀通络熄风。以大柴胡汤加减:半夏12 g、黄芩15 g、大黄10 g、柴胡6 g、赤芍12 g、生姜9 g、枳壳15 g、天麻12 g、苍术18 g、全蝎9 g、泽泻15 g。共用4剂,诸症惧除。”
主气:少阳相火(诸热瞀瘈)
司天(即当时客气):厥阴风木(诸痿喘呕)
客主加临:主胜:诸燥狂越。客胜:诸暴强直
大阴旦汤(小柴胡汤加芍药)平相火,治凡病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食不下,心中烦满,胸胁胀痛,往来寒热者。天麻、全蝎、苍术祛风。
2、蒲辅周医案:“程某,男,4岁半。1963年8月15日突然发热,恶心呕吐,4小时内抽风2次,因昏迷而入院。患儿大便呈脓血性,里急后重,诊断为急性病毒性痢疾,西药治疗效差,于26日请中医会诊,刻见患儿呼吸急促,唇色淡红,腹满不硬,午前寒颤,午后高热,每日下痢20余次,右脉沉滞,左脉弦大而急,舌色淡,苔薄白而腻。证由暑湿内伏,新凉外加,表郁里结,以致升降阻滞,营卫不通。
处方:桂枝加葛根汤
粉葛根6 ,桂枝3 ,白芍3 ,炙甘草3 ,生姜2片,大枣2个。
药后另服荷叶炒粳米粥,仿桂枝汤服法以助汗。药后当夜汗出如洗,但小腿至足无汗,体温渐降,四肢转温,今晨无寒,但仍有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前方去桂枝白芍,加健脾化湿之品调理一周而愈。”
主气:太阴湿土(诸湿肿满)
在泉:少阴君火(诸厥固泄)
客气:太阳寒水(诸病水液,澄彻清冷)
热痢下血,大朱鸟汤(黄连阿胶汤加人参、干姜)主之,治天行热病,重下恶毒痢,痢下纯血,日数十行,蠃瘦如柴,心中不安,腹中绞急,痛如刀刺者。桂枝法误也,故汗后仍有脓血便及里急后重。
3、2015年秋天,正安中医深圳学院有位学员,家里三个小孩都感冒了,症状是发烧、咳嗽,他就带孩子去看了一位中医大夫,开了一个补阳解表的方子,花了1500元的药费,但烧没退,咳嗽也没好。这位学员在学习五运六气课程时,拿出这个方子,让主讲老师笵英志分析。范老师觉得这个方子不适合时气,便自拟“清金汤”(栀子豉汤加味)给这几个小孩:芦根30克、炒栀子6克、淡豆豉6克、薄荷2克(后下),2.2元一剂,开了两剂。三个小朋友一起喝这两剂药,很快就都痊愈了,一共只花了4.4元。
在《中医儿科学》第一次课时我想到了这个医案,就和同学讨论,是不是因为“小儿为纯阳之体”,不能轻易补阳,所以这几个孩子的病会加重,所以钱乙要去掉肾气丸里的附子和桂枝。这时才想起来可以用六气病机去分析,就列出当时的气:
主气:阳明燥金(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在泉:太阳寒水(诸厥固泄)
客气:阳明燥金(主客同气,无所胜也)
秋燥咳嗽,无疑是用清润之法,桑杏汤主之。
通过这三个名家医案的六气病机分析,五运六气是否为主观臆想的产物,中医是否无客观标准可参,学者自明。《至真要大论》:“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不同的体质也会感受不同的气,所以要通过实际症状来判断是什么气导致的。
通过大量的病案分析还发现,主客气不会同时为病,但主气或客气可与司天在泉同时为病,因主气为常,客气为变,客主加临的意义在于辨别气象的常变情况以及对人体的影响以谁为主;司天在泉主上下半年,故可与主客同时为病而不相矛盾。
与刘完素类似的还有喻嘉言,他也不解“奈何病机十九条独遗燥气”,并认为《阴阳应象大论》的“秋伤于湿”有误,提出一个《秋燥论》。对此,清代医家雷丰在《时病论》中解释了“秋伤于湿”大意。其实这涉及六气交司时间的问题。详见《长夏、湿土、坤宫,同出而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