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审美阅读十五讲》
2023-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钱小溪
从创作者的角度分析文章,理解文章为什么以这样的形式创作,而不是另一种形式。也就是不仅关注文章的主题,还要关注创作方式。作者把意志与情感和文章主题用语言巧妙结合起来,达成和谐共鸣。
作为教师要善于解构文章,挖掘出文章横线与纵线交织而产生出对主题的凸显。挖掘作者创作的文脉,从而显现文章的立体思维。读孙绍振先生的书,感觉对文章解读达到了一种理性的思辨程度,洋溢着知性的美与重新创作的快乐。
散文里的人,是现实的人,他怕冷,怕孤独,不管多么漂亮,也待不下去;但在诗里是理想的人,不怕冷,享受孤独,没有功利目的,那是一个无心的境界。只有理解不同境界和不同感受,才能对文章有更恰当的解读。
读到作者对《小石潭记》的解读,不禁有拍案叫绝之妙。不直接写水清,而从鱼的影子写起,侧面展现的手法独具匠心。先生的讲解透彻全面,尽致淋漓。不仅从景与情,也从人格上加以印照。还有对《江雪》的解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一份独钓的情怀与不顾得失的心态,历数人间,竟难得几人。把出世的淡然处之与入世的执着坚定溶于世间孤寂之境。让人不觉想起佛洛斯特《未选择的路》。在那个瞬间,柳宗元在精神层面上具有曲高和寡之态,到底不如苏轼,能同时与世俗和解。
这两天没写什么,因为喜欢敲击键盘哒哒的声音,忍不住开始写一点读书心得。但也常常整晚刷小视频,在焦虑中安慰自己:那种成长也是涓涓的细流滋养。曲径通幽处,得一点消磨的快乐。环顾身边还是有很多执着而努力的坚定者,到底让自己惭愧起来,微笑起来,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