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基因真的可以遗传吗?
这几张照片拍得怎么样?
实际上是出自一个3岁小孩子之手。
我家,我大哥喜欢画画,对美感非常敏锐。大哥的孙子,虽然远在澳大利亚出生,但艺术细胞似乎还是准确无误地遗传了。
这个小家伙今年5岁,照片是他3岁时用手机拍的。最近他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洲的一次科学竞赛中在二年级组以满分获得金牌,也是蛮厉害的。我大致看了一下竞赛试题,有相当部分是和空间想象力有关的。
小家伙面对电视台采访侃侃而谈,不怯场人们普遍认为艺术是需要天赋的,那么和遗传因素到底有没有关系呢?目前科学上还没有定论。
人们常提到的“艺术细胞”,并不是特指某个生物学上的生理结构,而是表达了一种较模糊的艺术概念。但科学家却真的在生物体内找到了类似的生理结构。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几位科学家在研究会“唱歌”的雄黄雀时,发现了一种新的生命组织。这种组织控制着雄黄雀的“音乐兴奋中枢”。在小心地把这种生命组织破坏之后,原来会婉转鸣唱的雄黄雀变得痴呆沉默。当科学家们把这种组织经过特殊手术移植进雌黄雀的大脑中后,原来只是被动聆听情歌的雌黄雀,居然“唱”起了迷人的“歌曲”。也许这种还没有被命名的生命组织,就是黄雀的“音乐细胞”吧!
那么人类是否也有“艺术细胞”?如果有,胎教能不能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
虽然人类遗传学家至今还没有明确,人的大脑中是否真的存在类似雄黄雀的那种“艺术细胞”,但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人类脑功能活动有其各自不同类型的特点。其中,的确存在“艺术型大脑”。胎儿在母腹内,可通过母亲来接受艺术的熏陶,感受艺术作品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丰富色彩和美丽风貌。这些积极的情绪刺激,促进了胎儿大脑细胞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并且在胎儿大脑相应部位的沟回处,打上“艺术细胞”兴奋的烙印。
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除了遗传之外,决定生物特征的因素还有环境,以及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用。所以,后天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艺术熏陶带给人的改变,并不是会画画,而是会审美,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透过自己眼睛看见的世界也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