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备老师八上第三单元群文阅读

2020-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身书生气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整合教学

文本研读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篇幅短小,句式整齐,整饬精美,音乐和谐

写景抒情,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灵魂。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张潮《幽梦影》

教什么

单元提示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单元教学安排

《三峡》:单篇精读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写作型整合教学

《记承天诗夜游》:1+X主题型文本教学

《唐诗五首》:群诗阅读

单元整合课

古诗文的整合课要建立在单篇学习的基础上。

单元整合教学可以把单元内相对独立的零散的文章通过某个或某几个议题实现彼此链接、支撑、互补,最终形成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阅读场。

单元整合课必须实现由“教”转向“学”的设计。

怎么教

八上第三单元

地上文章 案头山水

          ——八上第三单元整合课

第一部分:山水——地上文章

活动一:默写“山水”

快速勾画整理本单元写山和写水的四字词语,合上课本,快速默写下来,看谁写的最多。

活动二:想象“山水”

选出你认为最美的词语,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

示例:我觉得最美的写水的词语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你看,江水随着山势奔流,湍急的水波飞溅起点点白色的浪花,腾空,落下,水面回旋着道道波纹;低洼处,水流汇聚成深潭,碧波荡漾,树木或疏朗或繁茂的影子倒映在水中。

学生写作,展示。给词语打上自己的烙印,才能真正内化积累。

活动三:概括“山水”

用上“山水”两个字,为各文写两句话,概括诗文内容。

学生创作:《三峡》:山高隐天蔽日,水流多姿多态;

                《答谢中书书》:山峦高峰入云,碧水沉鳞竞跃。

活动四:游赏“山水”

跟着课文游山水,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得到心灵的净化。请任选一种方式写导游词:

第一种现实版写法:各位游客,我是本次山水之旅的导游,本次旅程我将带您游览三峡—永嘉—承天寺—富春江……

第二种文学班写法:穿越历史风烟,共吟优美山水。让我们跟随北魏郦道元一起看三峡的山容水貌……

创意翻译  微型写作

学生作品

小结:第一部分

巩固、积累、概括、创意翻译

创设一个比赛氛围,创建一些趣味活动

在统整比较中使所学内容相互强化,使学习经验产生累积效应。

第二部分:文章——案头山水

活动一:最美篇章

明净秀丽的文章就像案头的山水,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你觉得这个单元这些歌咏山水的文章诗歌,哪一篇哪一段最美?为什么?

给出示例

统整本单元的写景方法。

你觉得这些诗文中那些句段体现的是大美之境,那些句段体现的是小美之境?

聚焦古诗文语言的审美特征,教会学生从审美的角度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活动二:最美情怀

朱光潜在《谈美》中说:在观赏美的事物时,人们不但以我的情趣移注于物,也常常以物的姿态移注于我。奇山异水承载了文人们的悲喜之情,也激起文人们向往自然宁静豁达的情感。学习本单元这些古诗文,你最欣赏哪位作者的情怀?你最愿意拥有哪种情怀?

审美情趣  性格养成

活动三:仿写文章

从写作的角度看,哪两篇文章可以联读仿写?探究共性规律,试着写一写。

学生作品

还可以怎样教

此心安处是吾乡

——《饮酒(其五)》《野望》整合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比较两诗形式和情感的不同。

2.比较两首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的生活态度。

第一部分:读懂诗歌

猜一猜: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整合在一起学习?

同样是秋天,陶渊明笔下的秋天和王绩笔下的景象一样吗?

第二部分:读懂诗人

结合具体字词,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诗人。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和“东皋薄暮望”的“望”能互换吗?

出示背景及相关诗句,知人论世。

诗人诗句

第三部分:读出自我

安守一方宁静愉悦的心灵净土,无往而不快,发现美好,创造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