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个穴位系列17:偏历
偏历: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也就是在阳溪后三寸桡骨外侧凹陷中)。
图片来自网络。准确的取穴方法是:阳溪至曲池连线的下四分之一与四分之三的交点处取穴。
偏历既是手阳明络名,也是手阳明络穴名,二者早期是统一的,但后来渐渐有了差异:络脉是相对的、动态的,因人因时而异的,内经对此有明确的说明。但是络穴的位置是固定的。《针灸腧穴通考》
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
杨上善注曰:盛则血满脉中,故必见。虚则脉中少血,故必下。脉下难见,故上下求之。人之禀气得身,百体不可一者,岂有经络而得同乎?故须上下求之,方得见也。《黄帝内经太素 十五络脉》
意思是说:十五络脉是可以用眼睛看到的。遇到实证时,由于气血此时处于有余或郁滞的状态,气血便会灌注于络脉,此时就会看到络脉浮现于皮下。遇到虚证的时候,由于气血处于虚耗的状态,络脉空虚,在皮下就看不到了。平时如果看不到络脉,就在络脉的附近寻找,络脉可能会从不同经脉的其他地方别出。
“偏历”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杨上善注曰:手阳明经上偏出此路,经历手臂,别手太阴,故曰偏历。(《黄帝内经太素 十五络脉》
偏历穴:偏历,手阳明络,在腕后三寸,别走太阴者。(《黄帝明堂经》)
【适应症】:主治口齿部、耳部、咽部病症。常用于齿痛,鼻衄,咽喉肿痛,耳鸣,耳聋; 水肿,小便不利; 疔疮;手臂酸痛或无力。
1、主风疟,汗不出,寒热。癫疾多言,耳鸣,口僻,颊肿,实则聋,喉痹不能言,齿龋痛,鼻鼽衄,虚则痹鬲。(《黄帝明堂经》)
2、疟久不愈,主手不及头,臂膊肘腕酸痛难屈伸。(《太平圣惠方 明堂》)
3、治手臂无力,补;肿痛,泻。(《窦太师针经》)
4、主小便不利。(《针方六集》卷五)
5、专主小便不利,肠鸣浮肿,水鼓等证。(《循经考穴编》上)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临床应用案例】
1、刺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盅。(《标幽赋》)
2、颧疔之发,发于当面颧上,其色白,其头陷,如鼻有黑气者不治,治法当灸偏历二七壮。(《痈疽神秘灸经》)
3、术后尿潴留,取穴列缺、偏历、三阴交、足三里、中极,上述穴位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水肿,取穴列缺、偏历、足三里、水分、委阳、三阴交均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中国针灸,1998(10):602】
4、偏历系大肠经之络穴,别走手太阴肺经。有疏经活络的功能,可用于两经产生的腕、臂、肘、肩疼痛及麻木不仁等。配阳溪、列缺治疗腕部腱鞘炎。《针灸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