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大杂烩

当我不再渴望被世界温柔以待

2017-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白陆河
当我不再渴望被世界温柔以待

我从来不是温顺乖巧的孩子,这大概与童年成长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在广阔的农村度过了大部分的童年时光。与同龄姑娘在堆满芭比娃娃的房间和父母过度关怀下成长起来不同,我的成长底色是高高坝岗下的杨树林,和水没过膝盖一望无际的稻田。

爬到屋顶摘南瓜,在邻居家的院墙上追赶。躺在与树同高的柴火垛上看夕阳。在果树叉上数星星。身上结痂的伤口会伴随一整个夏天,这处愈合又添新伤。没有人会在意这些。孩子们跌倒赶忙爬起继续奔跑,不然就会大部队落下,大人们也理所当然的觉得孩子的夏天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反正所有人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粗砺的环境,让我成长为粗线条的姑娘。就连自己也是很难把自己同“精致”联系起来。长大以后,偶尔也会羡慕那些温声细语的女孩子。总觉得他们是甜甜带着水果味道的女生。如果说把女人比做水,那她们就是清泉,小溪。而我这类,大概只能让人想起,长江,黄河,鸭绿江。

我人生观的初次建立是在奶奶的教育之下,与大多数腻爱孩子的老人不同,她极为强势。对我的教导是,哪怕讲的是歪理斜说也不允许委屈的哭鼻子。无论遇见怎样的事情,哭鼻子都会挨打。这让我在日后的人生中很少因为委屈和难处而落泪,我只会据理力争,以硬碰硬。反倒是易被小事打动,落下泪来。所以我至今不敢看《忠犬八公》类的电影。

我在更大一些后知道,她与爷爷都是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情节,而我父亲又是独苗。她讨厌娇滴滴的女孩子也就不难理解。从小就以传统男孩的教育观念来要求我。现在再回想到这个问题。总觉得这是一种极为糟糕的教育方式。

父母或者长辈,因自己的喜好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施加给毫无辨识能力的孩子,进行错位的性别教育,在我看来是自私和不负责任行为。性别受自然界的选择,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强行背道而驰必将由孩子承担未知风险。

长大以后,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不会撒娇,不会柔软的姑娘。是多让人心疼的存在。因为这些其实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不会这些方式,只能代表不会这种表达方式而已。并不能因此就避免掉这些东西背后的情感。试想当一个姑娘需要恋人更多的注意和关爱时,小溪般的姑娘会对男友撒娇。鸭绿江式的姑娘则是摆事实讲道理,或者直接强势批判。哪一种才是更健康的表达,有点辨别能力的人一眼就看的出。可是生活中像我这般黄河式的姑娘绝对不占少数。

内心深处,也许这类姑娘更加柔软,可是在外人眼中,我们却生生把自己活成了钢铁侠。

我们中也一定存在很大一部分的姑娘,无比渴望有人看穿自己坚硬的外壳。懂得我们善良柔软的心。渴望被理解,被读懂。渴望被温柔相待。

“愿被世界温柔以待”,咋眼一看,真是无比温暖的句子。也曾一度风靡朋友圈。连我自己也为之倾心过。这也让我发现,人们对于“温柔”的态度值得思考。因为不难发现,转载此话的人中,很大一部分是生活中“野蛮女友”。这让我第一次开始正视“温柔”一词,并发现它如此繁复。这到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它绝对不像我们理解那样“浅薄”。

无比渴望温柔的人,大概是受了些不温柔的对待。跳出眼前的磕绊。将这些所谓不温柔,归因生活,那我们又为自己能够得到生活的理解和读懂做了什么。我们除了拼命隐藏那些脆弱,又有多少“柔情似水”给“生活”。

生活不会无因无过,温柔对待谁。而那些渴望被温柔以待的人人注定又有着敏感细脆的心。这样的“心”是不能交给“生活”去照顾的。

细细想来,揪其本质,其实不过是我脆弱我受伤与我无关。都是因为这操蛋的生活。

既然明白生活应该是每个独立个体的映射的道理。温柔对待自己,世界便会温柔待你。温柔对待相遇分开,那离别也没那么多铭心伤害。

为什么突然想起这个问题,也是因为最近所遇所感。就像韩寒同学说的那样,我们懂得很多道理,但仍过不好这一生。我想这也许是因为,“道理”都是别人说的,不是自己悟出的并不算真的懂得。正如这误导我,让我矫情很久的“愿被生活温柔以待”。

过不好这一生,也许不至于,这一生的每一天都过的好,确实有难度。心情需要修剪,对事态度也很难一成不变。

而只要不是停止不前,疼痛就在所难免。不过大小之分。我曾无比渴望被理解,因此生出很多不必要感伤,也因此对人与人的感情偏向于悲观。直到我开始对这种失望厌倦,也开始反思自身原因。何必在意那些依赖外界才能获得的快乐呢,这样生活的态度实在不够酷。失望应该被用在更值得的地方才算物尽其用的。

当我开始意识到这一切,心情变的可控很多。

我想,当我不在渴望被世界温柔以待,那便是我真正懂得温柔的开始。愿我们都能少点不必要的难过悲伤。愿我们在诸多不易中仍然想把这一生,尽量过的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