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赏析:心理动力学角度

永恒少年的归去来兮:《哈尔的移动城堡》影评30

2021-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安雯

  最近一直在观看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在看了6部之后,发觉每一个的主题是不同的,也有共同之处。

  1,从女主的角度,苏菲是一个现实世界的女孩,经营着一家帽子店,是父辈传下来的,就像所有的宫崎骏的电影一样,家里的老大都会把责任放在第一位,所以十几岁的苏菲乖巧懂事勤劳礼貌有一天被荒野女巫使了魔法变得像90岁的婆婆,一个过早成熟的人一开始就老了,为了寻找内心的小孩,老年的苏菲踏上征程…。走进了一个魔法的世界,或者说亦真亦幻的世界,在那里遇到了男主,霍尔,一个帅气,有魔法,有一个移动城堡的和自己年龄相当的男生,苏菲走进了城堡,做一个清洁婆婆,打扫霍尔脏乱的城堡,在和城堡里的卡西法火怪,魔法男孩马鲁克,甚至收留失去魔力的荒野女巫的相处中建立了紧密的关系。每一次她贡献自己的力量时,画面就出现她是少女的样子,不自信的时候又回到老婆婆面貌,只有霍尔知道她本来的样貌对她情有独钟,两人在相处中互生情愫,苏菲爱上了霍尔,有了爱的加持,想起了自己很久前童年的承诺,象征着唤醒了内在的小孩,清扫城堡也隐喻着疏离混乱的自己,城堡停在一个雪山大海边,苏菲干完家务后坐在海边,感慨道“竟说不出的安静平和”,在心理学里大海和高山都有着父亲母亲的象征,大海更是象征着潜意识,意味着苏菲开始接近面对自己的潜意识了。她是那么的平静。

  苏菲在于霍尔相识的过程中发现了真正的自己,她毅然决定破坏现有的城堡,让霍尔和敌人断了与城堡的链接,这是一个破碎重生的过程,在多数电影里均出现这样的桥段,“置于死地而后生”,城堡象征着霍尔的牵挂,或者说一个人习惯的模式舒适区,但无法完成个人的独立。就像很多人都说家是爱的港湾,每当自己身心疲惫的时候回到家就会满血复活,但是家也是毒药,是一种诱惑,是一个人的软肋,就像苏菲在里面的角色一样,只要心还在,人还在,一切都会有希望。危机有危险也有机会。

  2,从霍尔的角度而言,他是魔法女魔的最得意徒弟,有极高的天赋,可以为国家作出重要的贡献,但是霍尔反对战争,阻挠战争,成为了女魔师傅的仇人,被女魔莎莉曼夫人到处追杀,霍尔势单力薄,把自己困在一个城堡里,打败了就跑走疗伤,城堡是一个可以到处移动的魔法房子,象征着一个不稳定的自体,霍尔和苏菲一样也找不到自己,遇到苏菲后他觉得“这些年他逃够了,内心有爱”让他有了责任感,很有点像青春期少年的自我同一性,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最后苏菲救了霍尔,用爱也解除了稻草人的咒语,一个人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就像是使了魔法的怪样子。但你确定了自信自尊,瞬间也解除了魔法,动画电影里处处是隐喻,孩子看动画,他们都能看懂,因为他们就是这样看待世界的,老子说“专气致柔 能婴儿乎”,宫崎骏能保持“永恒少年”的创造力,达到了老子说的境界,才会创造出这样的一部动漫。方称得上大师。

3,从另一个角度看,苏菲和霍尔都是一人的多面,两人都讨厌战争,苏菲通过霍尔找到了自己,而霍尔在苏菲的面前又哭又闹,又像个护花使者强大无比,又像个孩子需要苏菲照顾安慰,甚至还央求苏菲当他的妈妈求莎莉曼夫人。这是苏菲的无力的童真的一部分,有魔法有力量有担当也是苏菲的一部分。城堡就像一个人的人格,一开始它摇摆移动,内心杂乱无比,火苗象征内心,心还在,但是被困住了。破碎后才各有归宿。

4,关于结局,最后莎莉曼夫人的狗、荒野女巫、卡西法,马鲁克、苏菲和霍尔,还有稻草人恢复了王子的身份。城堡已经破碎,所有人站在一个山上开心的在一起。很符合童话故事的结局:最后幸福的在一起。如果从儿童的角度这个结局可以理解,毕竟孩子还不能整合现实,但以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这样的结局难免孩童化,不与现实接触的少年是无法度过青春期的少年,重生并不可怕,青春期不亚于一场死亡之战,但青春期的确定感还有对自己的责任。显然,我觉得宫崎骏是以儿童视角描述青春期少年,或者宫崎骏更娴熟儿童心里,揣测他本人并没有经历过青春期的激荡。但影片中也有一些,那就是变回王子的稻草人,他说回去要阻止这场战争。但对于最后几秒的闪现以及无限亮点的男女主角,他显得无足轻重。这也许就是宫崎骏的潜意识。

  宫崎骏通过动漫体现自己的反战观点,通过女主的在影片的力量呈现对女性的偏爱,那些自信有力量的话,苏菲相貌的瞬间切换看到了宫崎骏的用心,是否也暗含着他内在的阿尼玛呢?还是他对童年的自己对这样女性的一种仰慕和渴望。对于6岁母亲就去医院疗养的宫崎骏有九年不和妈妈一起。请自由联想吧!

补充隐喻:1,马鲁克是霍尔的本相,真实的霍尔胆小,与外界隔绝,不会照顾自己,对苏菲有依赖。2,荒野女巫是苏菲年老嫉妒丑陋的一面。3,狗,象征着尚未人格化的忠诚跟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