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爱你就像爱生命》4-1
最近发现我也是很倦怠的,虽然我经常和七自诩自己不爱懒惰,游戏,和电视;而是喜欢读书,弹琴和运动。但我最近也时时要逼着自己去做这些我喜欢的事,否则我就会坐在椅子上发呆。另外我发现很多看过的书不经过思考,反复咀嚼,不多久就会忘了。如果重新读到时却发现自己竟然曾经看过,特别会有一种自己很无能的感觉。
今天看到的内容刚好和上次看到的内容有关,加上最近看电视剧有一些新的思考,所以是很开心有东西可以写的。
“可是我明知享受阳春白雪比下里巴人幸福,我为什么不希望他们能享有最高的幸福呢?他们只配知道肉麻不配知道美吗?就因为他们不知道美就要否认美存在,让整个人类都很悲惨地失去这个吗?我要是相信未来,我就只能把一切真正美好的东西当成全人类的财富,正因为很多人享受不了这个我才觉得他们可怜,我才难过呢。”
我不知道是否有李银河给王小波的回信,但从这里大概可以看出李银河是略有些不屑王小波上一封信的论调的。如果和王小波上大学之后的信件相比,此时的王小波还是热烈的,献媚的,屈从的。和李银河时刻关注人类命运的高屋建瓴相比,此时的王小波反而像个理想主义的诗人。“可是我明知享受阳春白雪比下里巴人幸福。”这句话我是很不喜欢的,就像不喜欢“何不食肉糜”一样。我不觉得人类的幸福和痛苦是有等级的,确实,在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痛之后,才会觉得年轻时候考砸了几次试,失了喜欢人的欢心不过而而,面对其他年轻人的悲叹,也才会多了几分讪讪。但我还是觉得,人的痛苦只能和自己衡量,不能与他人比较。而最好的社会,应该让所有人都避免经历那些真正痛彻心扉的悲剧和失去。
昨天看完了《都挺好》电视剧,在看大结局之前,我已经看了很多知乎关于大结局的吐槽,大概有一个相同的核心,是最后这场关于女性独立的大戏,还是沦为了封建愚孝的幕布。我很理解,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从思想上看,一点都不高,也没什么深度。那些关于苏大强心里状态的变化,关于家庭的和解都显得特别突兀。但我其实是很欣喜这样的结局的,因为我最后还是含着微笑看完的,没有读严肃的文学作品那样深刻的思考,我十分轻松的睡去了,做了个与剧情无关的好梦。
社会的所有变化,都应该考虑到大多数的福祉。这样说有点太大了,我只是随口一说。核心想说的是,我喜欢这样的转折和结局,因为社会上的苏大强远比苏明玉要多,如果最后的结局,还是让苏大强冥顽不灵,至死都是个讨人厌的老人,那对那些真正“讨厌”的老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他们可能会难受,原来什么都改变不了,自己犯了错,就永远不该得到原谅,就应该孤独终老。而那些苏明玉们,真的需要看这部电视剧来让自己知道该怎么做人?怎么放下?怎么找到自己的解脱吗?我觉得那样的结局实在太残忍,因为它为了成全所谓的真理,牺牲掉了一部分人有可能的幸福。而这样的剧情,在我看来给了所有人一个台阶,让“坏人”知道,其实生活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和结局;让“失去的人”知道,其实自己所有失去,都有迹可循。
写到此处,我发现我已经在抒发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了,思路杂乱,还不适合落笔。也十分困了,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