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专栏,拒稿】散文集故事心情随笔

孤独是一场悲剧——看《黄金时代》有感

2017-05-29  本文已影响18人  大圣归去来兮

其实萧红的作品我看过的只有《呼兰河传》,她的传记也只是零散看过几篇,就个人感受来说,她不如张爱玲刁钻刻薄,也没有林徽因冷静理智,但她是特别的,是独一无二的柔弱又倔强的女人。

在她的一生中,爱情是主线,流离失所虽是那个时代那一代人共同的磨难,但对于她来说,在爱情上的“流离失所”让她的生命过多地遭受了摧残,一朵花在暴风雨里破败了。太过于倔强的人,承受的痛苦必定是比同类更多的。在别的花朵早早收拾残枝枯死臣服于命运的摆弄时,萧红就像玫瑰夺命的红色一样独自绽放,以鲜血般的红来与这混账的生活做一个决裂。但毕竟是一朵脆弱的花朵,碾碎了也仅仅是一抹浸润泥土的残红,她被生活生生撕碎了,享年仅31岁。

人和万物一样,在生与死的面前都太过于脆弱,不堪一击。而一枝会思考的芦苇,当她开始主动反抗迎击风雨的时候,她的悲剧就开始了。这是一场孤独的战斗,也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豪赌。她以一生的幸福做代价,只是为了爱情。她是盲目的,她太孤独了。所以她把对于爱情的渴望和对家庭温暖的渴望以及对于自己的迷茫与自杀式的放逐混杂在一起,放进了她的爱情,这也形成了她悲剧的源头,朋友也曾给她提点过,她这样的爱情会让被爱的人很累。即使对待爱情她是忠诚的,但她的爱人和她一样都是矛盾体结合在一起的不安分的人,彼此互相鼓励又互相折磨,这就是她和萧军分开的最大原因,她这一辈子从她和萧军相遇那天就注定了悲剧。他爱她的才华,而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希望的是这个男人能够带她逃脱监禁。逃离这块是非之地,呼兰河的云压得她喘不过气。

只能说苦难深重的日子里,爱情美化了很多东西,也正因为爱情太过于纯粹,当爱不在的时候,一切肮脏与罪责都暴露无遗。

可笑的是,萧红在怀孕的时候遇到了萧军,后来分手时肚子里却怀着萧军的孩子。相遇的时候她大着肚子他不嫌弃她,分开的时候她大着肚子,他不心疼她。

她对每一段感情都是真心的,但是她爱的男人大多是风流的。她寂寞得不知道和谁说话,整天整天的往鲁迅家去,一个人在院子里发呆。萧军出轨了。后来在萧红到日本去的那段日子里,萧军又再一次出轨。她原谅了他。并不是她大度,只是因为她还爱他,她的软弱不能够支撑她离开这个曾生死与共的男人,而她的重情重义也不允许她不原谅,所以她就这样自我安慰自我折磨。后来,她和端木好上了,与萧军彻底决裂,再也没见过。

骆宾基曾问过她“你是怎么和端木这种人在一起两三年的?”她回答说“当你骨头内脏都痛得麻木了的时候,皮肉痛一下流点血也就没什么感觉了。”对于端木,她曾有过希望。只是爱情的保鲜度太低,一切都变了。被误诊割喉手术之后,她的生命进去了倒计时,战火纷飞下,她这一朵花终于被狂风骤雨撕碎了,永远的安眠于地下。

纵观她的一生,她是悲哀的,没有独立的精神,也没有自我救赎的勇气。她那种被教育灌输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让她不断地依附男人的帮助,她把希望寄托在男人的身上,却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一再落入困境?表面上是她缺乏自愈能力和自救能力,本质上是一个女人的独立问题。女人不独立,只要是想要依附别人,很多事就顺其自然了。像牵牛花所盘旋攀爬的栅栏一样,栅栏一经倒塌,藤蔓只有摔倒在地,再不屈服于命运,勉强挣扎也只不过是爬上了另一根栅栏而已。

她从小的时候就没有得到正常的家庭的温暖,只有祖父对她好。她的心是寂寞敏感的,独自在院子里看春去秋来,看花爬上了架子,又枯萎了,树的叶子落了一地,看尽四季轮回,看着祖父死了,她再没有人疼爱。后来,为了爱情私奔,情郎却丢下她一个人回去了。她身败名裂。被所有人不待见,她走投无路,穷困潦倒之下竟然去投靠了父亲给他定下的未婚夫,还怀上了他的孩子。最后又被抛弃,没钱付房租,被监禁在小木屋里。直到和萧军宿命般的相遇。几次的颠沛流离,无数次的心痛和失望,她都忍下来了,她接受命运的作贱,以一种嘲讽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好似生在苦海,又好像超脱世外。很多时候不仅仅是她,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体,这各种纠葛之间不断安慰自己不断逃避,企图得到一个并不是很糟的结局。

她是可悲的,但可悲的生活给了她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所以她的文字总是落寞又锋利,英气又软弱。就像她的人一样,倔强又软弱,自我放逐之下又渴望得到温暖,但生活并不大度,它是一把刀,给人的每一刀都留下痛,留下疤,当你想要新的生活的时候,才发现来不及了,浑身都是丑陋的疤痕,骨头都是痛的。再也不想再试一次了。但萧红不是一般女子,所以她伤痕累累。她的心在燃烧殆尽的时候,回忆自己的一生,实在忘不掉的都记下来了。那些彻夜不眠的夜里,她把孤独当做笔,写出一部悲剧。她说,生命何其单薄,累了。江湖太大,此别就再也不见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