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与火的交响 --记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淑昌

2018-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艺术互动圈

王淑昌 男,1970年生,河北曲阳人,大专文化,为河北省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副总经理。1991年起从事定瓷原料工程及烧成技艺研究,师从定窑原料工程专家蔺占献学习,作品多次获国家级重要奖项,有论文发表于国家级专业刊物,系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注册陶艺师、河北省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保定市工艺美术大师。

宋朝,在我们的印象中仿佛是一个有趣而优雅的时代。在那个文化近乎大成的时代,文人引导着时尚风潮,简约、雅致、纯粹成了一种高端的生活态度和品位。于是,起源于曲阳等地被誉为“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定窑瓷器进入贵族们的眼帘,其温润如玉,恬静若处子的釉色观感,雅致而内敛的造型,印花、刻花、划花等简约的装饰技法,恰恰暗合了文人心意,打动了文人雅士、名门望族的芳心,于是,定窑爽爽利利地同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一起,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1000多年的光阴,一晃而逝,曲阳县涧磁村的定窑火明明灭灭,在历史的变迁中飘摇着。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终于,定窑的后人走了出来,重新燃起了定窑的火苗,让火焰逐渐又熊熊燃起,也再次唤醒了新定窑人的希望和雄心。在这支高擎定窑火种的队伍中,有一个人引人注目,他就是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注册陶艺师、河北省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的王淑昌。

初识定瓷

王淑昌是地地道道的定瓷人,他于1970年出生在曲阳县灵山镇王家村,离定窑遗址仅2公里左右。从小耳濡目染,都是定瓷的故事,老人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一件定窑瓷龙凤盘,说那件龙凤盘特别神秘,在盘里倒入水后,盘中的龙凤就像活的一样。这给幼时的王淑昌以非常深刻的记忆:“定瓷,竟然这么神秘!”后来随着年龄增长,王淑昌慢慢了解到,定窑竟然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定窑瓷孩儿枕是国宝级的文物。于是,对家乡的这一瑰宝就更加充满了向往。高中毕业他开始接触粗瓷的加工制作,做水缸下水道管等,单调而辛苦,后来,在大姐的指导下,他开始接触定瓷的制作工艺,一步一步专注地走进定瓷。

(流金岁月)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2004年,王淑昌被陈文增大师看中,入职高手云集的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从事定窑细白瓷的原料烧成工艺。有了十年粗瓷加工的基础,又有蔺占献大师培养,王淑昌很快独当一面,醉心于定瓷烧制。一次,手拉坯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成品频频出现惊裂现象。一批瓷器烧好了,要出窑了,就有部分瓷器已经惊裂,当时没裂的过几天还是会开裂,这个缺陷是致命的。 因为一窑瓷器,从原料筛选、淘洗、加工、成型、刻花、装饰等工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出炉却成了废品,王淑昌难受极了。这时,富有经验的蔺占献大师告诉他,之所以会出现惊裂现象,主要是坯釉的膨胀系数不一致造成的。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王淑昌立刻跟同事沟通,经过对技法的调整,终于解决了惊裂的问题。也正是经过此事,王淑昌意识到,制作细瓷比粗瓷要复杂得多,更具有挑战性,自己还没入门。于是,他开始下苦功研究定窑瓷器的各项工艺。

炉火功夫

2010年8月,求知若渴的王淑昌正式拜蔺占献为师。采石、碾碎、研磨、上釉,他一步一步走得扎实。针对釉色问题,他虚心向蔺占献大师请教,一起分析了每种原料所含矿物质的成分以及烧成后的颜色;在施釉方面,应如何更准确地使用相应工具,以及使用工具的技巧……王淑昌的制瓷技术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得以迅速提高,创作思想也逐渐成熟。

(祥瑞茶具)

这些年来,王淑昌融入极大心血的就是定窑颜色釉瓷器及窑变瓷器。在创作这些作品时,王淑昌虚心向老师蔺占献求教,尤其针对色釉、结晶、单色釉等工艺进行深入学习探讨。他每天都守在窑前一步不离地观察、实验,每次成品出窑,他的心情都充满了期待。

(金丝南瓜)

王淑昌在实践中发现,定窑瓷器的窑变与南方建盏的窑变有着本质的不同,建盏瓷器的胎体颜色深,含铁元素较高,胎中的铁成分在高温下向外扩散,容易与釉相结合,发生结晶釉的窑变。而定窑瓷器的胎体是白色的,所含铁元素的量特别少,只能靠釉中的所含的铁元素发生变化,进而形成结晶,故而定瓷的窑变控制难度要大很多。得到件完美的窑变定窑瓷器并不容易,需要经过一系列繁琐的工序:首先,坯体要低温素烧,经过打磨、水洗、晾干,然后才可以施釉。施釉时,对于釉层的薄厚度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还要进行二次施釉,釉层的厚度要把握在1.5mm,釉层过薄就形不成油滴了,釉层过厚,经高温流动后容易粘底,成为废品。最关键的一步是烧成,对温度的掌控、升温曲线、降温速度等要求十分苛刻,有的品种需要两次甚至三次才能烧制出满意的效果。

(红黑姊妹瓶)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调整,王淑昌渐渐掌握了定瓷烧制的关键工艺,窑变定窑瓷器也在他的精心经营下日臻完美,烧制由工艺品开始向日用品扩展,其中的定窑茶具、窑变茶盏等,在市场上颇受追捧。

薪火传人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曰: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经过二十余年制陶制瓷的磨炼,王淑昌已经渐至“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返璞归真之境了。他悟道,归根结底,陶瓷是一门泥与火组合在一起的艺术,是各种原料的一种奇妙的演变,泥经过火的洗礼,进而形成各种产品,供人们观赏使用。而定瓷三杰陈文增、蔺占献、和焕历尽千辛万苦恢复了定窑的烧造历史和烧造工艺,为定瓷的再度辉煌打下了坚实地基础,作为新定窑人,不仅要坚守传统,更要创新,师古不泥,寓古于新,让传统工艺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得到传承和发扬。

(定窑窑变茶具)

王淑昌在将传统工艺与现代风格结合,大胆创新,他的作品屡屡摘得各种奖项,引起陶瓷行业的关注。2015年作品《定窑黑釉瓶“夜空”》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百花杯”金奖;2016年作品《定窑“大匠”黑秞瓶》获第六届“大地奖”陶瓷作品金奖;2016年作品《定窑红黑姊妹瓶》获第四届中国陶瓷名家名作展暨2016年陶瓷作品金奖;2018年作品《定窑窑变茶具六件套》荣获第六届中国陶瓷名家名作展金奖;还有多篇颇有见地的论文发表在《陶瓷科学与艺术》等国家级刊物上。

(定窑黑釉碗)

现在,第二代定瓷人已经成长起来,其中,以庞永辉、韩庆芳、王淑昌为代表的新定瓷人成为新一代定瓷生产、研发的核心力量并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呈风流之态。在他们的执着创作中,始于唐,兴于宋,失于元的定瓷,必将焕发出的新的魅力。

(黑釉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