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汉
@微信公众号“文学思语v”
木心先生说:门外汉有两种,入不了门,又不肯离门而去,被人看在眼里,称之为门外汉,如果不在门前逗留,无所谓内外,汉而已。另一类是溜进门的,张张望望,忽见门内又有一门,欣然力推而出——那是后门,成了后门的门外汉。后门的门外汉绝不比前门的门外汉少。“哈佛大学”的新解是:有人在此“哈”了一下,没有成“佛”。 木心先生的很多话看似平常,却深藏哲理,往往有幡然醒悟、眼前一亮的惊喜。
现实中的门外汉很多。既有确实没入门的,比如有的人下了一辈子棋,仍然是一个臭棋篓子,虽然看似在门内,但并没有真正入门;也有装行家的,比如有的人对一门学科或技能并没有深入研究,也缺乏真知灼见,只是知道了皮毛,便大言不惭的称这专家那专家,岂不贻笑大方;还有不自知的,比如有的人练了一年半载书法,便觉得小有成就,在别人的称赞中飘飘然,好像顷刻间成了书法家一样,岂不知没有几十年的功夫,根本还没有入门。
照木心先生的说法,后门的门外汉就令人深思了,因为这些人曾经进了门,却匆匆而去,这跟从未经过并没什么高明之处,有的甚至更可悲一些。有一位朋友想学摄影,开始学习理论、研究技巧,好不容易像那么回事了。可是,有一天他跟一位报社的摄影记者请教。这位摄影记者已经从业30余年,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虽然搞了一辈子摄影,现在好像还没有弄明白似的。这位朋友一听,便打了退堂鼓,从此再也没去研究摄影了,其技术跟门外汉没什么两样。这也说明,要想成为行家,必须在门内潜心修行才行。
有一种门外汉是自谦的门外汉,当赞扬他是某方面的行家时,他便谦虚地说,门外汉而已。一位教唐宋词的老师,没到40岁就被破格提拔为正教授。应该说,他在这个领域是很有影响力的。他在上课时,给我们感觉是所讲内容简直是闻之未闻,确有瞠目结舌之感。当我们以仰慕的语调称赞他时,他总是微微一笑说,还刚入门呢。台湾作家写过一本书叫《门外汉的京都》,他自称门外汉是觉得站在门外看京都。可是,他的书一出便成了一种旅游指南或了解的窗口,被公认是写京都书里最有见地的一本。谁有能说,他是门外汉呢。其实,自谦的门外汉并不一定是门外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