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由玩耍中你看见了什么?

2021-09-19  本文已影响0人  璐璐ml

人,只有在他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的时候,他才会玩耍;同时,学会玩耍才成为完整意义的人。

                      ——席勒

      什么是自由玩耍?作为家长,你也许会疑惑,“我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儿呀,和他/她一起打球、下棋、散步,寒暑假时还带他/她出国旅游。这不是玩儿吗?”

        你说的这种玩耍当然是玩耍,但它是一种“亲子玩耍”,对于建立你和孩子之间的链接很重要。不过,孩子的成长和创造力的发展更需要另一种玩耍--“自由玩耍”。

        所谓自由玩耍,是指孩子自发的选择他们想玩耍的活动,玩什么、如何玩、什么时候不玩了等都由孩子自主决定。

      刚开学第二周的一个上午,孩子们在户外,爬上大树给孩子们搭完秋千,看树下的孩子就像精灵一样,想起上周孩子们捡树叶,于是就突发奇想,要不要玩儿秋天的落叶 。我很懒,懒得不想下树去帮孩子们一起捡树叶,甚至懒得不想换一个矮一点儿的树枝接孩子们递给我的树叶。孩子们在草地上拣落叶,要踮起脚尖才有可能把手里的叶子给我,小个子的根本递不到我手里。玩儿着玩儿着我发现了有趣的一幕,芸儿姐姐捡了一根长树枝,把落叶卡在了树枝上,轻轻松松就给我了,然后一个孩子,两个孩子……每个孩子手里都有一根长棍子,我甚至不用弯腰叶子就能轻轻松松来到我的手里……再后来,我发现我孤独的坐在树上,孩子们边捡落叶边“烤肉串”,大孩子干脆替代我的位置,自己开始玩儿“秋天的落叶”……

      看一看,这样一个自由玩耍,带给了孩子们什么呢?

      儿童一次次的努力尝试和试错,甚至因够不着带来很强的挫败感,历练了孩子们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会在空间中利用各种资源,如树枝用弯板,用木板,用绳子……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在玩耍中彼此交往,孩子们的情感可以渐渐发展成就。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会有大量的交往机会。《儿童生活中的玩耍》一书认为,通过玩耍,“孩子们可以走出自我中心倾向,丰富关千这个社会的知识”。通过学习分享、认可和合作,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融入社会团体。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华德福幼儿园的孩子们所上的人生第一课。

        自由玩耍的另一个重要好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和专注能力。深入研究人类智力和创造力的著名作家约瑟夫·切尔顿·皮尔斯认为:“玩耍是通往幸福童年和辉煌成年的康庄大道。孩子们在玩耍时不会像成年人常做的那样,手里做着一件事,头脑里想着另一件事,而嘴里说的又是另一件事。他们沉浸在游戏世界里,边玩边喃喃自语,完全做到了身心合一,通过这样的练习,他们学会了专注和一心一意。

      玩耍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持久专注力(这是当今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还可以丰富孩子的相象力,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发散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高科技时代更是极其宝贵。与一个问题只求一个答案的聚合思维相反,发散思维寻求多种解决方案。华德福幼儿园教师非常注意玩具的挑选,它们不应只有单一用途,而应该可以让孩子们以各种方式玩耍。

        如果我们鼓励孩子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玩同一件东西,他们就会学会灵活思考,善于从不同的视角去考虑问题。

        上周三,蜂蜡主题活动上,第一次发现蜂蜡可以当“指甲油”,几个小女生就用蜂蜡粘在指甲上,她们还得意洋洋的给同伴和老师们看。当时就感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呀,创造力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无限,她们的脑洞太大了。

        自由玩耍:看似无意义的玩耍却带着孩子自发的目的。儿童的自由玩耍不是漫无目的的,恰恰是带着我们看不见的目的。这些目的不是成人设计的,而是儿童自主生发出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玩耍的持久性越来越强,开始有结构、有规则,有分工,这些游戏都是孩子自己创设的,所以也称为自主性、创造性工作。(推荐大家阅读新书《玩耍成就天才》)

      一天,班里两个三岁多四岁的孩子在“拉扯”,老师们边做手工边看着,并未上前去“处理”,细看两个小家伙,跳哥和果妹儿的“游戏”,很有趣,跳哥说:“来玩儿嘛,来玩儿嘛。”果妹拒绝,跳哥继续:“果妹儿,来玩儿嘛,来玩儿嘛。”。但是果妹还是坐在毯子上不动,嘴角倒是咧的老开,笑得开心,于是跳跳小家伙继续,一来二去这个邀请本身反而变成了“游戏”。孩子不怕拒绝也不怕被拒绝,他们始终在当下,感受自己的需求。

      在孩子们的玩耍中我们可以看见,自由玩耍鼓励孩子从生理、精神、社交、情绪和心灵上都成为一个人,而动物并不需要这么复杂的能力。创造、发明“工具”让人类有了神性,成了地球生命发展的引领者。3-6岁孩子学习的基础是“模仿”,他们感官完全敞开,吸收环境中的一切,大姐姐“发明工具”,弟弟妹妹们马上跟随。换牙期的孩子渐渐褪去身上的“跳跃”,开始渐渐安静,思考力发展,可以把过往的经验和环境进行整合。身为孩子的陪伴着的我们,应该让孩子真正成为孩子——这不仅是因为要让他们享受童年的快乐,还因为不满足孩子自由玩耍的渴望,很可能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三四岁孩子的玩耍没有限制,也没有太明确的目标,就是那个当下,有什么玩儿什么,怎么玩儿都跟随,但是他们的玩耍也不再像两三岁的娃,对实际生活的“实物”感兴趣。他们这会儿手里有块儿木头,这会儿可以是条船,下一秒又会变成一块糕,或者他想要的任何东西,总之,很梦幻,跟五六岁孩子有目标性和连续性玩耍有很大区别。观察孩子的自由玩耍,成人往往很“享受”,三四岁的小孩儿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语,我们都觉得“语出惊人”,再平常不过的一个行为我们都觉得“好玩儿”,他们这个年龄段既梦幻又跟随,用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来说都不为过,我们也有机会再次回味我们自己的童年。

        童年是有秘密的,这是建立一个人底层信念的时期。0-7岁,也是建立一个孩子意志力的关键时期!反观现在社会上的各种难题。当下这个时代,我们从新闻媒体,周围孩子身上,看见许多儿童发展现状:儿童的抗挫折能力差,一点小事儿就自怨自艾,甚至寻短见;不知道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甚至对资源熟视无睹;没有自信,缺乏成就感,生无可恋;对成人和权威不尊重(因为没有从成人这里得到自由意志的支持,总是被支配);不懂合作,也不会合作(独生子女,同龄环境的竞争关系)……是不是我们缺乏对童年看到、懂得,以及支持而来的呢?

      如果儿童,被控制,被耍弄,被要挟,被恶意对待……这样的方式又会在一个人心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底层信念呢?

        一个“善”的社会,需要从童年建立,也需要从这样充满“品质”的自由玩耍中而来!

        在华德福教育中,不认同“瞎玩”,我们相信,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一个“理解孩子”的长者,更会营造一个适合儿童成长的氛围!也会带给他们不一样的童年!

        一切由教师带领,有组织的活动都是吸入;而自由玩耍是孩子的呼出,是孩子的天性,是生命的动力和源泉。

        儿童的自由玩耍,看似简单,而就是通过这样日复一日的“合适的环境”与“有经验的成人”的支持,建立了孩子们各种各样的能力和内在的人格与品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