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我们
那天的青年作者采风活动,最后一站来到了桃源荒天池。那里就像是原始森林,满目都是葱茏的绿树,就像眼前这些年轻的文学青年。那么地青翠欲滴,那么地生机勃勃,让人望之就心生欢喜。
我拉过琦琦的手,我说,和阿姨一起合个影吧!我是多么喜欢你啊!每次看到你,我就想起我和你妈妈年轻的时候,那时候的我们,也是这样充满激情的文学青年,一转眼,你们都长大了,真高兴你们能接过我们手中的笔,继承我们那颗热爱文学的心!
那是十五六年前吧,小石的妈妈我、琦琦的妈妈曹姐姐、子蘅的妈妈云妹子、还有小丁的爸爸老丁、陈军的爸爸永明……我们都是一群文学青年。那时候的我们不过三十来岁,比现在的你们要稍长几岁,我们身处各个乡镇,在工厂、企业、机关、商界,从事着各种与文学丝毫不沾边的工作,但相同的是,我们都有一颗热爱文学的心。
我们每个人与文学之间都有一段曲折婉转的故事,曹姐姐因为领导不允许她请假到市里参加一个文学培训不惜辞职。我因为要当文学青年,辞职在家当了两年“自由撰稿人”。云妹子呢,那时候是个丝厂女工,因为狂热文学而笔耕不辍……
我们因为文学而相识,并且一见如故。就如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一样,我们因为文学这个特殊的烙印,从千人万人之中轻松就找到了彼此,从此,我们就再也没有分开。一晃,我们的友谊已经延续了十几二十年。
因为当初的坚持,如今的我们都实现了理想,成功地把爱好转变为职业,成了一个“吃笔饭”的人,如今的我们,都从事着一份专业的文字工作,并且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和价值。
时间过得真快啊,虽然我们都不愿意老去,可是,如当年的我们一样,如今我们的孩子,你们才是文学青年。你们虽然年轻,但已经开始在文学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你们的起点比我们高,起步比我们早。你们热爱文学的缘由毫无例外,都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的影响。就如琦琦的发言所说:感谢我的妈妈,我的童年时代,她不是像别的妈妈一样把孩子带到麻将桌边,而是把我带到书房里,引导我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我呢,高中时女儿对长篇累牍的古诗词背诵怨声载道,我说:你现在背下来的东西,以后可以受用一辈子。至少,发个微信也比别人有文化。我教女儿写文章,我说,你就把这当作一门手艺,技多不压身么!女儿读的是师范大学,专业是数学老师,我说,以后当个会写文章的数学老师,不是很牛?
在座谈会上,我说,结合我自身的经历,我从来不把文学当成是理想啊,爱好啊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我就把文学当成是一项谋生的技能,我写了十几二十年,文学给我带来了一切我想要的东西,我现在越发觉得,这才是一张长期的饭票。别看稿费微薄,细水长流其实也很可观,最关键的是,这不是青春饭,只要你想写,可以永远写下去,无关退休。有时候看看别人在微信上卖这样卖那样,我写篇文章也能卖钱,还来得轻松愉快,这就是谋生的技能,还获得了乐趣。热爱文学的好处真是数不胜数,年轻人,放手去写吧,永远不要怀疑自己。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自己,你们也可以从我们这一茬曾经的文学青年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你们的未来,一定比现在的我们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