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恺丁鸿孰贤论

2024-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修心筑本

苏轼有篇文章,《刘恺丁鸿孰贤论》,开篇提到“君子之为善,非特以适己自便而已”,接着又提出“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是亦去小人无几耳”。

为什么不能为了善而做不善之事呢?也有一种内在的底层逻辑。如果为了善可以做不善之事,其结果必然是作恶,或这世上作恶的人多了。因为,所有的恶事都可以找个“善”的借口,都可以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这是功利结果,也是人性使然。如果为了善也不做不善之事,最坏的结果是不做善事,或这世上行善的人少了。因为,所有的事都可能被认为是不善之事,人们有借口作壁上观,为了不“惹火上身”而不做任何事。两相对比,“作恶”与“不做善事”,“作恶的人多了”与“行善的人少了”,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