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想法散文

《卡萨布兰卡》——推荐“神论情结”一位书友的一部电影

2019-05-15  本文已影响8人  我忆你懂

《卡萨布兰卡》—— 观众观看角度

是为了想了解二战初期被困在卡萨布兰卡的人民?还是特别想体会在那个欧洲动荡年代的爱情?不管从那个视角带着那种心态观看这部电影都会给你带来深动的体验人性内心的某种东西。使我在观看中不自觉的全然投入到电影中,内心获得了启发和一种觉悟,这是一部敲击着内心深刻并且难忘的一部电影。

  先说《卡萨布兰卡》—— 历史背景

  影片拍摄于1942年,正值二战期间,许多被困在欧洲想要远离战乱的人民,去美洲大陆避难,由于不能直接到达中间必须经过一个中转站就是《卡萨布兰卡》,在这里必须拿到通行证才能飞往里斯本,搭乘去美国的邮轮。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我是谁?谁是我?这是一部历经着生命的电影,主角真的就是男女主人公?导演处于什么情怀主导的这部电影?是我们看后有自己的认知观,一部以历史战争背景而诠释爱情的一部开悟电影。

在动荡不安生命不能保证的时代一些娱乐的场所也是一种麻痹自己或叫短暂失忆,一种歌舞升平,在娱乐中可以没有边界的展现自由,还原生命(人性)的本相。看这部电影要准备一颗思考的心,先知道一点二战的历史,才能看出电影的韵味。

独特的爱情穿插:

  爱情的剧情占整部剧的40%还是通过回忆的碎片画面来演绎,而只有10%通过里克和伊尔莎在卡萨布兰卡相遇后的旧情复燃,和两人面对感情和政治的矛盾难以抉择的情节来解说着观众对这部电影关于爱情部分的了解,是目前我看过属于爱情类电影剧情最少却拍出最高境界的作品。

独特的三角恋特色:

透过电影对每个人物的塑造,展现着这三个人内心的感知和人生的使命,是我前所未有的对三角恋没有反感而是从影片中去反观自我对爱情的理解,自我在动荡年代对本国的情怀。

三角恋产生的大概背景:

首先伊尔莎是已婚人士,丈夫维克多是个反纳粹地下党首领,夫妻二人从始至终都是在一起的。在伊尔莎遇到里克的时候,那时她听到可靠的朋友告诉她维克多已经死了,所以在道德上伊尔莎和里克无需谴责的,还有他们之间也是真爱。

称为三角恋和出轨的部分是在卡萨布兰卡相遇后,伊尔莎趁着夜色全副武装,瞒着维克多来找里克。但这段越轨的行为,是影片带来的一种更深的思考。伊尔莎出轨行为是出于真爱选择了里克。在时代的背景下,国事大于私情里克选择了反纳粹,放弃了自己的爱情,或者也可以说因为爱所以放手,总之这是一场爱情与政治的选择。

最后引经据典几句经典的台词:

1.  世界上有这么多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酒馆,她却偏偏走进了我的酒馆。

2.  整个世界快倒下来了,我们却挑在这个时候谈恋爱。

3.  ——你昨晚去那里了?

——那么久以前的事情我记不起来了。

——我今晚可以见到你吗?

——我从不计划那么遥远的事情。

4.  “你是维克多工作的一部分,是他前进的动力。如果飞机起飞了,而你不是和他在一起,你会后悔的,也许不是今天,也许不是明天,但是很快你就会后悔,而且是抱憾终身!”

“那我们呢?”

“我们永远拥有巴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