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随心所思所想)

听蒋勋说晴雯故去时的宝玉

2020-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燕子_日记

少时读书,除非为了考试,很少能逐句逐字地读下去的。尤其是刚入少女时代即读着的《红楼梦》。开始总是喜欢读那些诗句,因为并不懂那其中的许多的场景,没有生活的经历,是真的读不出那些场景的状态,对于书中大人们的事情更是不想理的,只是那些诗词是那么地优美,当时的感觉就是不懂,但却感受到美,心里的舒服是说不出来的。在那将熟未熟的玉米地中,一把小马兀子,一个细细瘦瘦的女孩子,捧着一本包着书皮的书,时而读出声来,时而低低地吟诵: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死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当其时,真的并不懂这其中的悲凉,只是看着飞满天的花,记忆中反复出现当年戏剧中的黛玉扛着小花锄的情景,真真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佯状。而今想来,那逝去的岁月中,多亏我有那么一段看青的日子。(看青就是到自家的地里看着熟的作物,使其不被糟蹋的一种活计,一般是在夏日,没有什么生活,只是偶尔起来在自家地里走来走去,大部分时间因为你坐在那里,别的生物也不太会靠近吧。现在怕是不再有这种需要了,当年家家粮食都不够吃的,自留地也是非常少,种点玉米啥的都收来也还不够自家吃的,所以经常会有些人到别人家的地里挑成熟的摘了,因而需要这么一种活计。)

后来,为生计,原来看小说的爱好基本都被看工作需要的书籍以及生活中其他的事情所取代了。如今又有了一些悠闲时光,将前一段时间断续听过的《蒋勋细说红楼梦》再来听起来。刚好听到晴雯故去的日子宝玉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听老师讲和自己还真是大不相同,正如蒋勋老师说的那样,当时是真的没有读下去这个《芙蓉女儿诔》,却原来这是一篇写着生活中的种种的文章,并不仅仅是公子丫鬟的故事,当时自己是多么地肤浅呀。名著的阅读,还真不是自己一个人可以读出深意的,或者说,名著是可以读一生的,尤其是这《红楼梦》,她真的不是一部岁月戏,那就是生活,虽然与我们相隔那么久了,但这部书对我们现实的生活却仍有那么深刻的描绘一般,那其中宝玉的难过,及其掩饰难过面对大人的世纪,写那个姽婳将军的姽婳词,并且难得地受到父亲大人的表扬,回来才抚慰自己的悲伤,还要躲开那个与自己已经有过肌肤之亲的王夫人眼中的屋里人,已经那几位夫人眼中的好人,看来长大就是可以表里不一的开始。当年读时不懂,如今也还不太懂,可见并不是自然的年龄就可以证明长大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