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三侠五义》下的中国百姓心理浅析

2016-03-24  本文已影响202人  谭泽荣

     最近尝试了一种新的读书方式——听书。今天把《三侠五义》一书听完了,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武侠小说。听完全书,方才理解这样的书在那个时候为何被称为“消遣读物”,通俗易懂,情节刺激,人物个性鲜明,能够满足底层大众的娱乐需求。听书,对于古人来说,就是一种看电视剧的方式。

【读后感】《三侠五义》下的中国百姓心理浅析

        这部《三侠五义》讲的是江湖之事,宣导的却是“封建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侠仗义、除恶安良,是一种“以武犯禁”非法行为。但是如果只要你有忠君报国的觉悟,你就会被奉为英雄豪杰,为人称颂。侠客,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他是对国家行政不足的一种补充与辅助。在《三侠五义》中,侠客协助官府维护社会治安的事件比比皆是。而从宏观上而言,三侠五义所做作为,实质是在为国尽忠,捍卫着统治者的江山社稷。

       书中不同人物,其实是在表达寻常百姓的一种渴望。宋仁宗赵真,代表的是明君;包拯、严查散代表的清官;三侠五义,代表的是侠客;明君、清官、侠客,是中国百姓的一种精神寄托。这三者如果同时存在,这天下可谓太平盛世。如果没有明君,那就来个清官为自己做主。如果没有明君,也没有清官,那就来个侠客为自己打抱不平。

       中国的寻常百姓,总是怀着一直“被保护”心态而生存。如果明君、清官、侠客,都不存在,那就扯旗造反了,谁能保护我,我就跟谁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