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里面的几个道理
一、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格局
作者:何权峰(台湾)。医师兼作家,在大学授课,专长脑神经科学。1995年开始写作,目前已出版心灵励志书累计四十本。
二、读书的契机
随着年龄的增加,工作时间的延长,特别是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角色逐渐增加,人慢慢会变得浮躁,面对职业生涯和成长出现种种困惑。作为一个原本爱阅读的人,很自然的就会向通过阅读稀释自己的疑惑,想通过阅读获得某种答案或者平复自己浮躁的情绪。《格局》这本书是各类读书网站比较推荐的一本书,同时又是一本励志类的书籍。
三、读后的几点感触
人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获取各类东西,阅读也是一样,能在阅读中获取的往往都是自己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或者喜欢的。《格局》这本书相对是比较容易进入状态的书籍,一方面因为书分为若干个章,每章有分为若干节,每节的内容相对较短,对于刚开始阅读的阅读者或者很长时间没有阅读厚重书籍的人来说没有压力;另一方面是这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作者基本都是从浅显的现象或者每个人只管的心里表现出发,描述的内容很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我大概前后断断续续用了两三周(中间同时在阅读别的书)的时间看完这本书的,在阅读后感触比较多,比较明显的有以下几点:
(一)注意自己每天说的话。这可能是很多作者都会讲的道理,也是很多都明白但是很难做到的。《格局》这本书其中有几个章节描述的几个细节,让我对表达有了新的认识,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明白了为什么要注意自己每天说的话。《格局》第三章讲到“你每天对都对别人说话,但是受影响最深的是自己。”“你说别人的话,其实是在说自己。”类似这样的道理可能我们也听过,但是没有深入的思考。我在看到这段内容的时候,想到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对家人的一些不满情绪,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些不太舒服的话语。看到这段内容的时候,我突然明白其实不是家人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自己对自己的不满,或者自己没办法做到的于是顺其自然的通过与家人的交流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我有些后悔,同时也开始重新整理自己的情绪和生活态度,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如何在家庭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相信自己更够达到目的。如果我们还是一个刚出校园的大学生,如果如我我们还很多事情都有美好的憧憬,我们可能不会有这样的困惑。同时,如果我们进入暮年,如果我们已经进入职业生涯的晚期,我们也不会有这样的困惑。能有这样困惑的可能和我一样,步入职业已经一段时间,年龄也不再年轻,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角色逐渐增加。这是我们可能对很多事情还有想法,可能还会产生某些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格局》的第七部分讲到“如果你怀着正面的想法,你的人生就会往正面的方向前进;如果你的想法总偏向负面思考,那你就会过消极的一生。”我突然发现,周围成功的人,都有一个相似的特征,那就是他们敢想,而是非常快乐积极的想着那些成功的事情。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些人这么不切实际,如果你每次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仍在谈论那样的事情,几年之后你会发现他们真的做到了。正如《格局》中讲到的“每个人都是催眠师”,这些人正是靠着每天对自己的反复催眠,告诉自己能够做到,他们始终保持在一种努力的状态,最终他们也做到了自己想要的。
(三)在自己想成就的事情上多话费一些时间。每个人都有梦想,不同的是有的人梦想能够实现,有的人的梦想始终是梦想。《格局》中一个小节讲到“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看到这句话是有一些共鸣的。我们都想着自己能有所成就,成为一个高收入者、成为一个领导者、成为一个好父亲、成为一个好公民。但是,我们每个人又有多少时间是花费在这些事情上面呢?我看到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年轻人,在单位想着能够升职加薪,但是想着这些的时候总是在刷抖音、看头条、刷微博,于是这样的想法逐渐就变成了开玩笑的玩笑话。如果我们还年轻,还想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那我们至少应该在这些事情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因为这是很简单的道路,没有付出哪来回报呢?
总体感觉《格局》这本书很不错,适合刚入职后者正处在职业中期的人阅读,书中每一部分内容都是我们会遇到的或者正在经历,作者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没有深奥的道理,很容易和阅读者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