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散文想法

读书笔记|20世纪最著名的实验之服从者实验:我们与恶的距离

2021-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山月不知

设计这个实验的米尔格拉姆真是一个天才。让被试者在毫不知情地情况下进入房间,监督另外一个房间的人有没有背错单词,如果背错了,则需要实施点击,并随着错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提升电压的强度,最高可到450伏,对生命造成威胁。另外一个人会随着电压的强度而不断发出痛苦的尖叫(实际没有被电击),但实验的监督者会一直要求被试者继续实验,不论被试者如何犹疑,紧张和询问,只要没有做出明确反抗,监督者就会一直要求继续。

就是这样一个实验,结果是有65%的人选择将实验进行到最后一刻,哪怕在明知高电压会电死另外一个房间的人的情况下。

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实验,有人说是为了测试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服从性,也有人说是为了测人对他人的信赖程度。它影响重大,引发各界的激烈讨论,成为家喻户晓的心理学实验。但也因为对被试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设计实验的米尔格拉姆被哈佛和耶鲁联合抵制,失去教职,度过了失意的一生,直到心脏病突发去世。

这个实验之所以震撼人心,在于人们总会有一种想法:自己不会是那个将实验进行到底的人,这个人可以是任何其他的别人,但自己会叫停。但数据可笑地展示着,有65%,即绝对的大多数,会完成这个实验。

这仿佛是在考验一个人最本质的人性,发人深省。这场实验相当逼真,据说被试验的人当场会汗流浃背,坐立不安,但仍然会选择服从。到底是什么让人服从或反抗?很多年后,有人对被试者采访,却并没有发现有多少共性,甚至并不是人们设想的那样:反抗的人拥有抨击权威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有些人只是从自己的身体状况出发,因为心跳不止害怕心脏病复发,而叫停了实验。而那些选择服从的人,也并非成为权威的簇拥者,而是从实验中获得启发,开始真正做自己。

所以这场实验并不能完全代表现实世界人们所做的选择,但仍然在多年里引发各种解读和思考,对设计者米尔格拉姆本人,更是有无数的推测和争议。

就像有人会因为参与了实验而受到启发,很多人也因此有了阴影,因而这位心理学家被抨击不够人道主义,失去了常青藤的教职,也失去了圆满崇高的声誉。

这样一个高深莫测,引人遐思的实验,映射了人心的幽微难辨,却也正因此,毁掉了一位前途光明的心理学家的一生。

人格特质如何在特定环境中发挥作用,如何能让人敢于去反抗错误的事,目前还无从得知。但想起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或许应该意识到,在特定的环境里,做出错误的抉择是如何容易,芸芸众生里,我们本就是那大多数。在面临道德良知的抉择时,更应该提高警惕,做艰难而正确的选择。

毕竟,我们与恶的距离,从来不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