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父亲是文盲
严格来说父亲只算半个文盲,虽然他小学只上到二年级就辍学回家,作为家中的长子理所当然的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我们那里有句俗话:“宁做大骡大马,不做大儿大女”,虽然字眼有些直白,可是细细品味之下却有着几分道理,尤其是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在兄弟姐妹众多的家庭里,长儿长女更是几乎承担了半个父母的角色,“老嫂比母,小叔是儿”说的大抵也是这个意思。
2004年的冬天似乎格外的长,时间的车轮刚刚进入十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瞬间将世界拽入冬天。
本就体弱多病的我加上天气骤然变冷,我的身体几乎无法承受愈来愈重的课业,已经高三的我感觉学习渐渐成为一种负担。上课常常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以至于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那个年代本没有什么陪读的概念,尤其是在我们这个规模极小的县城里更是如此。家里的农活本就繁重不堪,与我同龄的那些人大多都选择初中毕业辍学,能够同我一样读到高中的寥寥无几。
所以当父亲提出要同我一起到县里读书时,我一开始是极力反对的,可是父亲却执意要去。
我原本在学校住宿,父亲来后我们在学校附近寻了间民房租下,那时的房价远没有今天迅猛,所以租房倒也便宜的狠,索性我便搬了出来与父亲同住。
我的身子太弱,学校食堂的饭菜又难以下咽,有段时间我几乎从未吃过晚饭,每天只以雪糕充饥,身体营养严重缺乏的我,那时手掌蜕皮极为严重,甚至舌头也出现了许多裂痕,那段时间我成了学校卫生室里的常客。
父亲来后这一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虽然仍旧是粗茶淡饭,可是父亲总会做的有滋有味,我的体重也开始有所增加,学习成绩也开始有了好转。
父亲的陪读其实更多的是对我生活上的照顾,识字不多的他大多时候只是陪我在昏黄的等下默默的坐着,点起一只手卷的烟卷,吧嗒吧嗒的抽着,淡蓝色的烟雾在灯下氤氲飘散,围着我和父亲旋转,最终消散在这漫长的冬夜里。
高中的学习任务极其的重,每晚我都要将近十一点才能上床睡觉,无论我多少次对父亲说起让他不用等我,可每次我下晚自习回来都能在冬夜里远远望见那盏灰黄的孤灯,我知道父亲在等我回来。
父亲之前当过兵,多年的军营生涯让他形成了良好的作息时间。无论多晚睡觉,早晨五点他必定可以准时起床。当我睡眼朦胧的从床上爬起来时,父亲早已将热气腾腾的饭菜端到桌上,而我直到吃完早饭,去学校的路上呼啸的北风中才能彻底清醒过来。
父亲睡觉有打呼噜的毛病,这也是我开始不愿意让他过来的原因之一。我睡觉特别轻,只要有一点点响动就会醒来,而之后又很难入睡。
可是,父亲来后我却一次都没听到父亲的鼾声。开始我并没察觉什么,直到后来我偶然间发现了父亲不打呼噜的秘密。原来他在临睡前都会在自己的脚上绑上一根细绳,绳子的另外一端绑在门上,每次只要他睡熟过去,脚稍微一动便立刻扯动绳子,而父亲这时也就会醒过来。父亲每晚就是以这种方式来阻止自己深睡过去,直到我完全睡着。这件事我始终没有告诉过父亲,我知道即使我说了,他也不会同意,我所能做的只有加倍努力学习。
可是事情有时并不尽如人意,我如此努力的学习,可是学习成绩却一直停滞不前。更有甚者有次期中考试成绩出现了大幅下滑,我一时间心灰意冷,索性逃课去了网吧。
等父亲接到学校的通知找到我的时候已是第二天的上午,父亲见到我没有想象中的责骂,只是淡淡的说了句:“饿了吧,回家吧”。
从网吧出来的路上,父亲佝偻着身体在呼啸的北风中踽踽独行,我跟在后面看着父亲的背影发现他似乎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他不再是我脑海中那个可以把我随时举高的伟岸的父亲,而只是一个老人,一个瘦弱不堪的老人。
父亲没有责骂,我却比身上挨打还要难受许多,这也是我此生唯一一次的逃课。
时光流转,岁月在每个人的身上都留下深深的烙印。我也从当初稚气未消的少年,变成了孩子的父亲,可是当时父亲陪读的画面却在我脑海中永远挥之不去。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每次听到筷子兄弟的《父亲》,总会在旋律响起的刹那让我泪流满面,看着父亲渐渐衰老的身体只想说一句,你牵挂的孩子长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