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不”背后的那个“是”
每个做父母的都很难说,自己可以不与孩子发生冲突,做到发生冲突时,快速觉察彼此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今天上午我和女儿安排了完整的时间,来梳理新的清单及时间管理践行目标。
一开始的进展很好,我在整理曾经的很多多余的资料,准备做一个小范围的“断舍离”。
同时还将清单插入文件夹,文件夹中拿标签页标注上每日、每周、每月要处理的清单。
女儿在一旁完成她的科学作业,完成地非常好,做了天气的数据表格,画了气候的网状图(思维导图),还做了一组柱状的数据图。
发现女儿似乎特别喜欢完成这种需要自己动手,多种步骤的作业,还拿着我的手机:“嗨,Siri,今天天气情况。”
后面还告诉我,“妈妈你的手机自带的天气预报不能查昨天的,我手机上的墨迹天气可以查询到。”
我想这样探索性的作业,或许更加符合孩子成长阶段的天然属性。
大概到了11点45,午饭时间快到了,可是我们早上定的要完成清单的任务却还没有完成。我有点着急了。
当我带着这份着急,语言中一定会无意识流露出来。
科学数据表明,根据大脑结构特征,每个人如果处于情绪当中,就会产生退行,也就是行为回退到幼年时期处理事情的方式。
当下,我就开始对女儿发号施令了,我对女儿说:“赶紧先做个收集工作,把今天你需要完成的全部任务收集列在一张任务清单上,然后一个一个地完成它。”
女儿听到我的不耐烦,也不耐烦地回我一句:“不,我不列任务清单。”
那一刻,我情绪一下就起来了。以前我肯定就任由情绪去做接下来的,所有妈妈都会做的“balabalabala......”
还好自身的修炼还够,我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后,我选择退出这场有相互控制的权力之争。
回到厨房,我给自己做自我链接:
“我感到很生气,是因为我需要高效。”
“高效地背后是因为我想有时间做饭,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照顾好自己和孩子身体的健康。”
“陪伴女儿做清单、做作业、做饭都是为了活出对女儿的爱。”
当我链接到“爱”这个需要的时候,感觉突然就放松了。
原来,我感到生气是因为我需要爱。我陪伴女儿做清单、做作业、做饭等都是为了表达对女儿的爱,当女儿说“不”的时候,让我觉得这份爱被中断,被拒绝。
我找到自己的需要后,再去看女儿的不耐烦情绪以及“不”背后的需要。
女儿需要尊重和爱。
我因为着急时间,就立即打断她之前做事情的方式,命令她如何做,女儿会感受到不被尊重。
同时,因为没有按照妈妈的意思去做,妈妈就不高兴,女儿也等同于失去了妈妈的爱。
所以,女儿尊重和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行为背后都是为了满足某种内在需要清晰了自己和女儿的需要后,我整个情绪也就化解了、身体也变得轻松多了。
这时候,午饭也做好了,端到客厅放着,准备叫女儿吃饭时,女儿出来了,拿着她做的“小报”给我看,因为今天的其中一项作业就是做“小报”。
我很庆幸,在自己有情绪的时候,我有能力选择退出冲突,转而去觉察自己情绪背后未被满足的需要,实现自我链接。
而不是让自己做出当时很解气,可是过后会带来更多麻烦,甚至后悔的事情,也就会避免生活中总是发生悲剧模式。
PS:什么是悲剧模式,我想要的是A,我选择了B,得到了-A。
当我们真正能够跳出对与错,去关注彼此的需要时,很多问题是可以轻松解决的。
马歇尔博士说过:“每一个情绪背后都隐藏着或满足或未被满足的需要。”
鸟儿歌唱不是因为知道答案,而是因为心里有歌儿。
——玛雅安·吉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