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
对了,想起来要说一下今天上街的事。
去时走路,大约一个小时到街上,和老爸一起走,一点不觉得累,长大后很难有这样的机会陪爸爸一起这样走了,不像小时候是经常一起去山上放马割草或找柴,都是我骑在马背上,爸爸牵着马。长大一些后是我自己骑马上山。再后来读书越走越远,便和爸爸见面机会少了。不仅是爸爸,还有和妈妈,姐姐她们在一起的时间都很少,所以说是越长大越孤单呢!真的如此。
到街上把小电视机和影碟机拿去给买的店里看看能不能修,店里的老板说要等几场街天来看,意思就是说等上六七天。然后我俩在街上走了一会,爸爸买了一条烟,他已经戒了酒了,不过烟还偶尔抽,而且记得听他之前似乎说过,他抽烟都是吸一口烟就往外吐,不是吸进肺里的那种吸法,应该不是特别伤肺(对于吸烟,我不懂,估计得有经验的烟民才能刚好地理解),对了,他还说过,他分不出好烟和差烟的区别,似乎是对烟的瘾不很大。我不行,不会抽烟,而且我算是抵制吸烟者(也可以说是厌恶烟味)。说起来,小时候有许多爸爸说过的话都记不清了,爸爸平时也不爱说话,我似乎更不爱说话,比较喜欢自己和自己在脑袋里交流,或流著于文字。总之是父子交流比较少。
我不会喝白酒,小时候曾经尝试(也可能是误饮,即把酒当白水喝)过一次,那味感觉太不是滋味了。喝后辣到了嗓子,胸部(后来推测是胃部)感觉也热热的,难受死了。后来便对酒产生了恐惧感(所以说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都很重要嘛,初体验至关重要,影响深远);啤酒能喝一些,但量也不多。
买烟后去了街上广场上找个地方坐了一会,太阳出来是很热,太阳走进了云里又凉快一些,在广场上时是中午12点。开始离家时大约上午10点。要去街上银行办事得等到大约下午两点左右,之后去了发现,银行(农村信用社)前写着:
营业时间:上午 9:00-12:00 下午 12:30-17:30 节假日不休
结果尽管我们已经在广场休息了半小时左右,在街上也走了不少时间,去到信用社前已经是13:00了,当然还没有开门营业。对了,在广场上时还会了一会儿老朋友,老乡加老同学:勇。在街上时又接了三姐一个电话。
在信用社前面,人很多,大多是老年人,取低保,养老保险之类的人。确实不少,不然怎么会说中国现在“老龄化”比较严重呢!年轻的大多在外面忙,忙着学习,忙着工作,忙着找对象,忙着赚钱养家糊口……所以我作为为数不多的年轻人站在(有时是坐着)那里,似乎显得很多余,或是不和时宜。
等到13点半,银行终于开门了。等待许久的人们马上一哄而入,我们没有去挤,我不喜欢这样,让那些老人家先去取吧!家父当然也是老人家,已经七十五了,但他也不去挤,说等等。于是我俩又坐着银行对面马路上一个没开门店铺门前石阶上等了一段时间。期间有一位回族大妈一直在旁边,先是和她女儿在手机里聊天。后来和父亲聊天,再后来和我聊天。说的是一些她儿子,女儿等的一些情况。我一直在旁边听着偶尔回一两句同意或是肯定的话。我们算是认识的,应该是一个村里的,不过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她老人家。我总在分不清楚村里乡邻里很多长辈该如何称呼。不是叔叔阿姨那么简单。似乎也比化学方程式和数学公式,以及其他学科都难。反正我是找不到其中规律,人际交往能力差得很。他们(说不清是谁)说像我这种情况的人就不是“社会人”,我想大概就是社会化还不完全的人。对人际间交流的理解,还不如人机间交流的理解深刻。
反正是消磨时间,便不管谈论什么了。想看书,但是手机电已经快完了,电子书也不方便看,再说街上人来人往,车多人杂的。实在不是看书的时间和地点。我索性就把手机关机了,装在包里,以至于不知道聊了多久,等了多久之后。爸爸说去银行柜台问问,看他的老年保险存折里之前寒假村长什么的说了我妈妈拿去填了的给我的学习补助的钱有没有到账了,有多少。于是我便去了,他也跟去了。赶街背篓,那位回族大妈热心的帮忙看着,感谢。进去后等了一会,前面三个人办了业务,轮到后我问柜台人员(一位女服务员,不清楚年龄),请帮忙查看一下这存折里的教育补助。她说让我去另一边机器上去查,她要帮另一位顾客办理业务。从她的话语里我听出来,她是可以帮查的,不过她不想帮忙。所以她一句话,让我要排在很多人后面,还几乎都是一些老年人。排队等候到一台机器上查取自己存折里的钱。我想不通为什么她不帮忙查一下,要不了多久时间啊!不还不是说要你把里面钱取出来,而只是查一下,并且排队的人不多,在那个窗口。在我旁边排队的只有另外一位中年男人,或许人家就是不愿意,你能咋的,咋的,没有办法,只能乖乖地排队等候了。另外的两个窗口也有两位人员(都是男性)在办理业务,但不知道是办理啥业务的窗口。
这个在农村的农村信用社,不像城市里银行有取排队票的机器。都是农村人在里面办理银行业务,无非是办信用卡、取钱、存钱、贷款、挂失补办等业务,可想而知。不过服务态度是我目前见过的最差的银行,可是方圆百里,只有这一个农村信用社。乡邻要办点经济的事,也不可能跑城里去办吧!在我的印象里,这和信用社一直都是这样存在了已经不知道多久了,记事起它就一直在那了。除了近几天补分银行设施改变了不少。依然是那么挤,那么点空间,那么点服务态度,那么点事情要等那么半天才能弄好,不让人省心。要是实在没有什么金钱方面的事,我实在是不愿意去这地方。
好了,排队我就一直排着,因为手机为了省电,关机了。所以不知道拍了多久,排到我后爸爸也进来,因为后面那位大妈走了,把背篓还给了我们,爸爸在外看背篓。那位一直辛苦帮忙服务乡村老年人去存折本里钱的女服务员。帮忙查看了,我们存折里没有钱。农村老年人大多不识字,所以需要这位女服务员帮忙弄机器取钱。这是目前农村农村信用社的一大特色了,通过这次排队,我还知晓了爸爸的养老保险里密码。之前爸爸一直说自己不知道密码。很多老年人也说不知道自己的存折的密码(因为不识字)。那么他们是怎么取到自己的低保或是养老保险的钱的呢!原来来这个农村信用社来取钱的老年人都必须是本人带着存折本来取,不知自己存折密码的还需要带着带着自己身份证。这样专业服务员才能把银行帮忙特设老年人存折密码输入机器(此不宜细说),把钱取出来给老年人本人。
我想尽管这银行这样做已经很能保证这些老年人的资金安全了。但我也想了很多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一位老人的存折和身份证一齐掉了他人捡去,若再找个像一点的老年人来取呢!银行到底会不会取,那位丢了东西的老年人又不知要费多大劲,要多久才能把自己丢失的东西补办回来,要知道这是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而且不识字,子女在外,一时难以回家;只一个人或是只老两口在家。又该采取什么措施补救啥的他们自己知道吗?银行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问题当然也是存在的。
我们知道存折里并没有什么教育补助钱,并且被告知特设密码后,便离开了银行。外面下起了雨,我和父亲没有带伞,只能冒雨往卖菜的地方走。
等了很久教育补助钱,不知道只是说说还是真的会有。听妈妈说她是亲自拿了这存折本子去填过的,有村里干部说家里有在读大学生的有一些政策性教育补助,也许钱不多,但毕竟是政策性补助。很让人高兴,让老百姓感到国家政府对自己家庭和子女的关心爱护。或许是另一种可能,爸爸的这个存折本之前找不见了,这个是费力很大麻烦才补办来的,钱也许就不在这上面了。那么是被别人捡去丢的存折本把钱取了吧,这是一种可能。一种可能是那补助还没有到账。也会还有一种可能是那钱还在那个找不见的存折本里。这且不说,这这上半年的一次补助,在自己开学后不久,村书记找了家里人电话打给自己告知有一些政策性补助,通过电话让自己在学校里弄了学校证明等东西发去,至今也还没有什么信息。或许也有审核等程序,大概只能慢慢等待了。
我和父亲去菜市场买了菜,雨小了一些。便去广场处公交车站台等公交车,等了一会儿车来了,上车我才知道是3元每个人。农村公交挤,而且贵,明天跑的车次少,难等,我便不一一说了。总之是很有特色的。
我们在下午3点半离开银行去菜市场在下雨中急急忙忙买了菜,背着到下午4点十几分上公交车,等待到了下午5点十分不大的公交车上满人(实际上是人加人带的物满一车),开始走。回到家已快到下午六点了。
—— 黑木兆督
20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