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非常喜欢李白的那句“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样惬意、潇洒的生活,谁人不羡慕呢?
诗中的生活总是那么美好,诗情画意且又富有情趣,我们沉醉其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一壶清茶许流年,以半卷闲书慰平生。
而醉眠山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诗人大多爱酒,酒助诗性,一醉醒梦间,酒能催生诗人自由的心灵状态,就好像放大了诗人的生活阅历,拓宽了诗人的生命时空,丰满了诗人的诉说情绪。
或许在酒精的催眠作用下,让他们在半醉半醒间,更能清醒地看这个世界,而后追寻人生当中的另外一层境界。
诗人都渴望入世,在现实社会中一展拳脚,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然而现实很残酷且不尽如人意,他们总是被碰撞得头破血流。
于是,他们要在酒中寻找到自己所向往的境界。尤其是醉酒的状态,或许是最让他们向往的。
但大多的诗人喝酒总是借酒浇愁,喝醉了便发出“长恨此身非我有”的感慨。
极少有人像我们今天的诗人一样,喝酒能喝到如此的境界来。
诗人久居山中,一个春末夏初的日子,诗人在山林环抱的居所中独酌,空山幽静,不闻人声,宛如置身于冥寞的太古时代。
时间也仿佛静止了、凝固了,不再流动。这里的一切,都使人恍惚如有隔世之感。
这儿既无尘世的喧嚣和纷扰,也无名利的追逐和与日俱生的忧患,一切都显得悠然怡然。
正值暮春时节,尽管春意阑珊,依然有数枝残花绽放,诗人仍然可以在醉酒时赏花。
酒酣耳热之际,忽听得鸟声啼啭,他便又笑对鸟儿调侃,“我醉欲眠君且留,谅你这点絮聒,不妨我睡。”
我们总在匆忙中赶路,走着走着,不妨抖一抖身上的尘土,停在一个可爱之处,醉眠在花中,静度这岁月流年。
唐庚,北宋诗人。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
唐庚与苏轼是小同乡,贬所又同为惠州,兼之文采风流,当时有“小东坡”之称。
唐庚为诗,重推敲锤炼,近于苦吟,与苏轼的放笔快意不同。他曾说:“作诗甚苦,悲吟累日”,往往反复修改数四,“然后成篇”。
但他的诗能“刻意锻炼而不失气格”。其诗简练精悍,工于属对,巧于用事,且多新意,不沿袭前人,且佳句频出。
唐庚只活到半百,24岁中进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
这个官职是做什么的呢?就是主管京城周围粮食价格平衡的一个官员。按说也是一个好差事。
只是,举荐他的宰相张商英因改革得罪朝臣被罢相,而唐庚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广东惠州。
古代名士有一种消遣叫居于山斋,在山里找一间房子,读书、弹琴、静坐、参禅。
庾信有《山斋》一诗:“石影横临水,山云半绕峰。遥想山中店,悬知春酒浓。”
而此时被贬的唐庚,无奈、孤独、不甘、郁闷、悲愤交集,独饮便成了消遣日子的最佳选择,于是就开启了“山斋”生活。
时间就像是停滞的流水,一切都安静下来,喝酒睡觉就是生活的常态。
正像东坡说的:“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生命是有长度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要计较这长度,尽情享受生命的宽度,那人生就无憾了。
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都感叹岁月的无情,但是却很少感触岁月的馈赠。毕竟,这三年,我们都安然过来了。
此诗作于公元1112 年,当时作者谪居惠州。
在此年春末夏初的一个日子里,作者住在山中居所,独自酌酒而醉眠,醒后有感而作此诗。
《醉眠》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宋•唐庚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醉眠醒来时,描绘了山上没有半点声音和人烟好像太古时候一般一片寂静,日子清闲得令人觉得漫长以及人清闲得有些偏懒的情景。
全诗造意古朴,对仗工稳,通篇用白描手法写景叙事,事显而情隐,富有禅意。
这首诗以“醉眠”为题,其实写的是一个独酌——醉眠——梦醒的完整过程。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山中寂静好像太古时候一般;日子清闲得令人觉得漫长,过一天就好像度过了一年。
太古:远古,上古。
小年:将近一年。用以形容时间之长。
这里的一切,都使人恍惚如有隔世之感。这儿既无尘世的喧嚣和纷扰,也无名利的追逐和与日俱生的忧患,一切都显得悠然怡然。这不尽是写环境氛围。
诗人实际上写出了一个将醉未醉之人对时空所特有的感觉。
这位饮者虽尚未露面,但从他在幕后哼哼唧唧的唱词,不难想见其酣然四顾的身影。在人们浑然不觉之际,诗人已从“醉”字入手解题了。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三四句的意思是,暮春依然还有些花朵开放,使我还可以在醉酒时赏花;鸟儿婉转的啼鸣,并不妨碍我安眠。
馀花:残花。馀(yú):剩下的。
不妨:表示可以、无妨碍之意。
紧接着,一位陶然自得的饮者形象,便活脱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尽管春意阑珊,只剩下数枝残花,而饮者意兴犹浓,频频把盏。
酒酣耳热之际,忽听得鸟声啼啭,他便又笑对鸟儿调侃,仿佛说:“我醉欲眠君且留,谅你这点絮聒,不妨我睡。”
府仰之间,醉态可掬。“好鸟”一句,似从孟浩然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化出,诗人反其意而用之,在轻松风趣的口吻中,维妙维肖地写出了醉者旷放洒脱的神态。
这里,“余花犹可醉”点出“醉”字承上;“好鸟不妨眠"又点出“眠”字启下,在似不经意之间,却细针密线,自有布置。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五六句的意思是,尝尽了人世滋味后,我掩上了门扉,这时节躺在竹席上非常适宜方便。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时光:时间;光阴。
簟(diàn):竹席。便:适宜。
五六两句写饮者从户外进入室内。
“门掩”、“簟便”都由“眠”字生发开去。竹席宜人,指明对令,和前面所说的“日长”、“余花”正相一致。
欲睡掩门,这一本来是极平常的动作,却如平地生波澜,顷刻间激起诗人感情的涟漪。
“世味”二字,透露出诗人隐秘的心声。门之开合,与“世味”有关系。炎凉世态,系于区区一“门”。
唐庚当时正谪居岭南,他对这样的“世情”是尝够了滋味的。
诗人不说“门掩知世味”,却将“世昧”置于“门掩”之前,不止是为了协调声律,也是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又可解作诗人欲乘掩门之际,将那使人心寒的“世味”推将出去,拒之门外,永不让它再来骚犹和破坏恬淡的心境。
诗人在悠闲旷达的醉饮之后,忽生“世味”之想,说明他仍怀愤慨不平之气,实不能忘怀于人世,可见此诗所谓“醉眠”,并非抒写流连花酒的闲适情调,不过是借此挥斥幽愤,聊以自慰罢了。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经常在梦中想出优美的诗句,可当拿起笔时,却又忘了该用什么语言。
得句:谓诗人觅得佳句。
拈(niān):用手指拿东西。
忘筌(quán):忘记了捕鱼的筌。比喻目的达到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
最后两句写由眠至醒。诗人既乐于与花鸟为友,不妨梦中携侣同游,吟诗留赏。
然而这神游时的快意,一回到现实中便烟消云散,所得的佳句竟写不出来,“忘筌”是用《庄子》“得鱼忘筌”的语意。
诗人用“梦中频得”、“拈笔又忘”这样轻捷的句子,写出了乍得忽失的惆怅之情,语调中不乏自嘲的意味。
对美的追寻只存在于梦境之中,而梦终非现实,一旦梦醒之后,又是非常惆怅的。于此,在诗人幽默的调笑声中,表现出淡淡的苫涩的滋味。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