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上·中

2020-09-01  本文已影响0人  精读猫

文/精读猫

果然,第二年春天,

明朝覆亡。

当代人看到这些记载可能嗤之以鼻。

科学告诉我们,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龙。

不过换个角度思考。

元明两朝有那么多关于龙现的记载。

是不是意味着当事人真的遇到了什么?

遇到了什么呢?

答案是极端气候导致的生态灾难。

元明两朝恰好处于小冰河期,气温大幅度下降。

从元朝创建的1268年到明朝灭亡的1644年,376年间,平均气温远低于正常时期。

最冷的时候,气温低到过200年来最低值400年来最低值,甚至千年以来的最低值。

不仅北方变得更冷,南方也遭到寒潮侵袭。

明景泰四年,即1453年初。

从山东到江西普降大雪。

据户部报告,长江下游损失惨重,仅常熟县就冻死了1800人。

要知道成熟气候温润,素有江南福地之美誉。

连他都能成这样。

别的地方可想而知。

更糟糕的是,严寒期持续了3年。

长江三角洲地区积雪厚达1米,海水结冰,太湖结冰,船只全线停航,大批禽畜动死。

沿海只是小冰河期的恶果之一。

其他还有干旱、洪水、蝗灾、地震等。

你比如明朝最后一百年,气候干燥洪水频发,地震、蝗灾也时不时来凑热闹,简直是令人焦头烂额。

套用本书书名《元和明》确实是在极端气候中挣扎的帝国。

所以,元明两朝遭遇的是极端气候,古人无法理解这种现象。

加上在极端天气中,人容易产生错觉,于是归咎于龙现。

仿佛一切都是恶龙捣的鬼。

频繁的龙现对统治者的合法性构成了严重挑战。

这是因为。

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耕社会。

而农业生产受气候影响很大。

元明两朝的史料表明,极端气候导致赤地千里,蝗虫漫天,家畜成批死亡,粮食欠收成为常态。

饥荒、瘟疫夺取了很多人的生命。

幸存者为了活命,只能流浪乞讨,甚至揭竿而起。

所以元明两代是会一直很动荡。

这已经不利于统治了。

而按照天人合一的思想,发生天灾,同皇帝品行不端,举措失误是直接相关的。

那么天灾频繁,岂不意味着皇帝是昏君暴君吗?

这就给了造反者改朝换代的理由。

如果处理不好,将对皇权造成致命的打击。

但这又似乎不是人力所能应对的。

元明两朝末代帝王的命运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先来看看元朝末代皇帝。

元顺帝。

当政之初,圣帝励精图治,推动改革,朝野上下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可惜好景不长,从执政2年,也就是1342年起。

洪涝灾害大范围爆发。

绝地的黄河水导致大量人民流离失所。

随之而来的干旱和瘟疫,民生困顿更是雪上加霜。

走投无路的农民只能举重造反。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在旱灾、蝗灾和饥荒中失去了全部亲人。为了混口饭吃,他加入了农民军。

最后成为元朝的终结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