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像当初坚持的那样——《二十二》
对不起,我没有记住那些老人的名字,我也没去百度查出这些老人的照片作为影评图文并茂的素材,也没有在放映过程中举起手机,因为这是一部安安静静的电影。
数字从四位数,到三位,到两位到一位,用我们那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来形容再合适不过《行走在消逝中》,从影片拍摄时定为《二十二》到如今健在的八位老人,那些不被人熟知的名字加上略微悲伤的白框,像是一个囹圄框住了这些老人的一生。
“慰安妇”,在中国这个难以启齿“性”“爱”,又无比强调爱国之魂的国度,显得如此的格格不入,孤立无援。残酷的战争并没有经历,但却从来不避讳,每个投降签署日,每个纪念日都不曾被遗忘,而那些在战争中“献出”生命的人,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人,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生命一般”的人,还有幸存的人,都不应该被遗忘。她们也不应该被遗忘。
活着,背负着。
“妈妈在火车上,就给我们丢吃的,我们就吃。”“谁进去没受过委屈,就找机会逃”就算在临死前这些老人家也不会忘记经历过的一切,记着为生存而学会的一句“いらしゃいませ”,记着自己怎样在苦难中一直生存到现在所经历的一切,她们没想把这些带进坟墓,也没想宣扬给全世界来替她们报复。承受着不理解,承受着偏见,承受着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她们只是活着,背负着,和我们自称活着的每个人一样。
活着,感恩着。
她们不恨么,恨,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时间真的能冲淡一切么,不能,可是时间能让更多的事情去治愈她们的心灵。“毛主席好,我喜欢毛主席”“你们每次来,阿婆都很开心”“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 “这相机什么都能照吧,一定很贵吧”。她们把经历的苦难放在了人生的后置位,把活着所感受到的精彩放到了人生的首位,农活,逗猫,聊家常,发呆,吹风,儿女忙。庆幸着自己没有轻易结束生命,庆幸着和平日子带来的恬静,庆幸着有人还能记得她们,和我们每次跨过人生的障碍时一样。
活着,努力着。
“她每天自己把椅子挪到门外。”“奶奶,自己会上山做饭。”“唱歌啊,没有年轻时候唱得好了。”当在大树下老人们打着花牌,聊着家常,旁边经过一只圆滚滚的肥猪的时候,所有人都笑了,为什么?是因为这只猪真的太肥了?还是因为它走路的样子太有意思了?大概吧,这没有战争控诉的氛围,让平平淡淡的生活插曲也能会心一笑。她们努力着让自己能再多感受一下这个世界的变化,努力着让自己再享受一下子孙儿女的家庭,和我们每次体会到人世间的温暖一样。
女性,原本就很坚强
女性是脆弱的,女性也是坚强的,“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电影里我印象最深的是老人门口的一副对联“富贵门人顺家顺,幸福家父旺财旺”,是对联下老人看着小辈们相互打闹,是儿女们忙紧忙出的家长里短,是因为有所寄托。
女性,被战争洗礼过的女性,真正的女性,不是你感同身受在咪蒙里的样子,也不是张爱玲三毛文字间的共鸣。你能活下去,并不意味着你够坚强,而这些老人能够笑着至今,并不是因为战争不残酷,也不是因为往事真的可以坦然面对,而是因为活着本身就应该笑,不是为了逃避,不是为了忘却,是为了留给后人一个追求公正但不充满戾气的社会。这才是应该有的样子。
谢谢
一部和战争无关的纪录片
我不是最后字幕里三万多人中的一个,但我做了屏幕下72人中的一个,拍摄团队致以了谢意,我们也感谢了他们。这三万人注定不会遗忘这些老人活着的那份笑容和艰辛过后的和平岁月,这部影片也会在若干年后时不时的被提及。
我没有去纠结这影片的拍摄手法,纪录片质量,因为和片尾曲《九重山》一样,这是一个安静去感受,甚至不需要去过多思考的片子,只需要那走进耳中的旋律,伴着心里的对生命逝去的一阵心疼和眼泪,告诉你:
她们失去了生命,但她们仍旧活出了她们原本就满意的样子,一直活着,一直活下去。
日头出来点点红,照进妹房米海空。
米海越空越好耍,只愁命短不愁穷。
一条江水去悠悠,一朵莲花水面浮。
何时有意把花起,你无心无意看花浮。
门口大田四四方,半边罗豆半边秧。
秧儿得插花生得扯,我常年丢弃哪一厢。
出门人笑我也笑,回家人笑我忧愁。
人进大门呵呵笑,我进大门眼泪流。
你讲你难我没信,我讲我难才是真。
你难你有平屋住,我难住在苦瓜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