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写小说,你先要知道这些
写小说听起来是个似近实远的事,几乎每个人都会看小说,甚至在年少时也曾动笔写下洋洋洒洒的几千言,但是要写一篇满意的却太难,会不知如何动笔,会半路放弃,会看到曾经的文字“骇且笑”。
想要写好小说,是需要练习的,而且是有目的的练习,而读小说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首先需要纠正几个常见的谬误——视角即人称。
1.视角
视角是叙述聚焦,角度不同,人物呈现也就不同,对人物塑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说视角本身是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的,而不是简单人称之别。
以视角的个数不同,又可以分为单人物视角和多重人物视角。其中单人物视角又分为主人公和配角两个不同的角度。
我们都知道第三人称描述更理性,更客观,更利于故事的展开,也是大多数小说所选择的视角。其中有一个特殊的主人公视角是有限定的第三人称,也就是在小说行文中使用第三人称但视角是固定在主人公身上的。还有一种是配角视角但“我”不是故事的中心,作用更多在于引领,如《棋王》中的主人公是王一生,《福尔摩斯》中的“我”不是福尔摩斯而是华生。
2.结构
小说的核心是人物——人物即结构,这也是小说区别于故事的点。小说最后的结局必将由高潮所引发,所以有的小说开头尚可,但随着情节的推进却没有渐入佳境,而是越来越难看,是由于高潮和结局没有关系的缘故。
如果故事的结局是之前所有的情节都不会引发的结果,那之前的铺垫就统统没有了意义,整个故事也会变得没有力量。
小说的高潮结局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不能留下任何逆转的可能,如果可以逆转,之前的铺垫是站不住脚的,高潮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张力。就像《甄嬛传》中华妃之死,皇上不爱华妃的结局是不可逆的,如果可逆也就失去了那种撕心裂肺的激荡感。
3.冲突
而提到情节就不能忽视更重要的一点——冲突。冲突是作品构成情节的基础,也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如果选择不冲突,小说人物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冲突有很多方面,时间,理念,目标,阶级,还有人物自身的冲突,其中人物自身的冲突是本质性的问题,解决“我是谁”的问题,是真正让这个人物鲜活的关键。
以《泰囧》为例,整部电影冲突多而密,最后引发来了主角对自身冲突的思考,工作与生活的冲突,到最后也变成了对自身的思考。
《驯龙高手》中人物自身的冲突就体现在主角很弱,于是他想变强,弱者喜欢证明自己强,强者喜欢用弱掩饰自己,他所渴望的就是他所缺少的,这种缺少会引起内外的反差,从而让故事变得好看。
4.真相
真相是人物本来的样子,只在转折点也就是高潮之后出现。情节的高潮可以是一个微小的点,可以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可以没有修辞,没有任何技巧,但是就是特别的动人。因为这句话将产生结构上的意义。
在这个点之前的人物塑造都是假象,就像被敌视的斯内普教授。
在构思过程中要设立一个对抗人物,这个人物与主人公对抗的过程,也是主人公内心矛盾外显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人物,或者说这个人物没有围绕着主人公内心的冲突,都会产生一定的问题,或者是故事进行不下去,或者是产生逻辑问题,让故事变得很尴尬。
5.题材
写小说最好从现实题材入手,但是小说和生活是有区别的,如何从无序的生活场景中,截取有意义的部分作为小说内容,是非常重要的选择。
首先不要事无巨细的描述,小说并不是生活的再现。在生活中我们会做很多意义不明确的事,但是在小说中读者感觉不到意义的时候,就是他们放弃的时候。
其次生活是无序的,但小说需要一个明确的顺序进行,顺应情节的发展,需要剔除杂乱的部分。
再其次是不用像照片一样仔细描绘,即便如此也只是符号,区别于其他符号而已。所以当小说技巧成熟之后,有些作家几乎省略了大多的描写,省略是避免拖沓。只有符号面对压力不得不选择,才会被解释内在真相,才会进化成人物,进而对发展、结局产生作用。
当你的关注点从跟着情节的发展走,到有意识的分析结构冲突和人物内在,以及整体的合理性,也就摆脱了小说的迷惑,可以从另一个高度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