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01
前两天,给妈妈打视频电话,看着视频那头,妈妈生病憔悴的样子,苏言很心疼。
一番聊下来才知道,妈妈生病了,重感冒,已经去医院挂了好几天的点滴,现在刚刚有所好转,只是精神还是不太好,嗓子也有点哑。
怕妈妈手上没钱,苏言赶紧给她的微信转了5000块钱,让她拿着先用。即便苏言现在手头也有些紧张,但看着妈妈的样子,她还是忍不住立马就把钱转了过去。
看得出来,接到苏言的电话,妈妈很开心。
聊着聊着,就从自己家长里短,聊到邻里琐事,一晃就是个把小时,直到苏言接到外卖的电话,才打断了这一聊天。
结束通话,苏言心中有些五味杂陈,百感交集,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跟母亲这么亲密的聊天;有一天,我竟然也会因为她病了,而急的恨不得马上赶回家去照顾她。
苏言在心里笑了。
人啊,不经历一些事情,总是很难跨过心中的那道坎。而曾几何时,母亲的所作所为就是横亘在苏言母女之间的一到深深的沟壑,她躲避她,远离她,就是不想和她再产生任何交集。
02
思绪在脑海中飘荡,苏言仍记得,三年级那一个巨大的委屈。
苏言是80后,出生在一个贫穷闭塞的小山村,在那里家家户户都是农民,种地是他们的主业,也是他们经济和生活的主要来源。
整个村子仅有一所小学,两个老师,一到四年级的孩子都在这里读书,每个年级十几个孩子。也就说,整个学校也就四五十个学生。
语文、数学、体育、劳动,等等,基本上所有的课程,都是两个老师换着来回交。
在这里,除了上学之外,学生们还有一项重点的任务——种地。
学校有一块地,每年春种秋收的季节,老师们就会带着孩子们下地干活,种玉米,种黄豆,除草,施肥,收玉米,收黄豆,这些活,苏言每年都会干上几次。
正因为这样,苏言很小就理解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的不易,这不仅来自于看着父母不管风吹日晒都得下地劳作的辛苦,更来自于她自己的亲身经历。
她不想种地,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好好读书,考大学,考出去。
这是父亲口中唯一的一条路,也是整个村里人口中唯一的一条路。
那会儿,如果村里能出一个大学生,真的是穷山沟里面飞出去的金凤凰,是很光宗耀祖的事。
03
光宗耀祖,这个词太过宏大,苏言从未想过,但她不想种地,这是她内心深处的动力。
为了这一点,她自入学开始,就很努力的学习。很自然地成为了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不仅赢得了老师的喜欢,还担任了班长、体育委员等一系列头衔,虽然现在回想起来,在十几个同龄的孩子中当班干部没有什么了不起,做的事情也都是帮老师打杂,但彼时这一系列的头衔还是满足了苏言极大的虚荣心。
在学校,苏言是老师口中的优秀学生,是闪闪发光的。可在家里,苏言是一无是处的,是处处被妈妈嫌弃和打骂的。
记得三年级的期末考试,苏言考得很好,班级第一。虽然苏言常常考第一,但这次的第一还是有些与众不同。因为这一回,老师不知道从哪儿学到了一个新的仪式,全校表彰,并发奖学金。
全校表彰没啥了不起,毕竟全校也就四五十个孩子,平时一起劳动,大家都熟悉了。但发奖学金,在这里真的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发奖学金,就意味着可以有钱。想想,我在那个想吃一袋方便面都不容易得到的年代,能发奖学金,是多厉害的事啊。
苏言太兴奋了。
直到现在,她仍然记得当初被老师点到名字上台,从老师手中接过崭新的10元奖学金的情景。
那10块钱是她人生中靠自己挣到的第一笔钱。
04
那天放学,她是一路小跑着回家的,她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她要把人生的第一笔钱送给妈妈,告诉她:她的女儿终于可以赚钱了,凭自己的努力,凭学习的用功。
那条崎岖的山路平常上学放学都要走二十多分钟,但那天道路却异常平滑,苏言像坐滑滑梯一样,很快就冲下了坡,远远地看到自家瓦房露出的一角,妈妈正在屋后的菜园子里摘菜。
苏言老远就朝妈妈喊:妈。
妈妈也看到了苏言,提着半篮子青椒和黄瓜往屋里走。
苏言从屋后的小路一路小跑,跑到门前的道场上,正好碰到母亲拎着菜篮子从屋前回来。
她兴奋的从兜里掏出10块钱,朝母亲摇着:“妈,这是我刚得的奖学金,10块,给。”
母亲接过钱,脸色一沉:“我不听说是20块吗?你怎么还藏了1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