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 事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些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乖,摸摸头》
一、别人的故事
大冰的故事看完了。不,是他朋友们的故事。感慨怎么能有这么一个人全天下地去结识好友,倾听故事。故事本身或许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是谁在忆、是谁在听?
初中、高中有一段时间,总看很多《读者》、《意林》一类的书。短短一篇聊聊几字,承载几个人半辈子乃至一生的苦辣心酸。看得认真时,总觉得借着别人的视角过了一遍遍各式的人生。多半是各类特殊的境况集合,看多了,总安慰自己别人经历过那么多苦难、而自己平平淡淡不就是福吗?
是暗示,也是一种不怀好意的自我催眠,让自己在现定环境下幸福感满满。高三时,哥姐外出工作的工作、读书的读书。有次,在家看到爸妈拌嘴,竟然幸福地笑了。想着自己不久后也要他乡求学,而此刻能感受家庭“生龙活虎”的争辩,听不到拌嘴的主题、触达内心的却是满满的幸福。
那段时光,每次难以找到平衡点,便会拿起《读者》从头翻到尾,生怕漏掉某个能让我顿悟成佛、突飞猛进的神奇故事。然而并没有找到,只是那些故事还照讲着,我也认真地看着。看他们经历各种亲情爱情友情的劫难,最终死而复生团圆美满的结局。是有些结局惨烈点,而无论如何,故事不断暗示我:世上总有比你惨的人,而且他们最终都还很幸福。
我继续看着,然而故事还是别人的。
我继续看着,以为自己在成长。
二、自我
故事,每个人都有。大与小、新与旧、主或次、喜或愁......
看了再多的故事,也过不好人生的大把。毕竟故事是别人的,生活是自己的。高考备考后,不再看《读者》。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每每跟人提起之前看《读者》的时光,都充满了兴奋与怀念。怀念那个用别人的故事温暖自己的时光。自愈能力慢慢变成了跟身边的亲人朋友的诉说与文字。着实少了过往的深沉感、厚重感。那时重在感悟、现在重在表达。
高中时代的过去、意味着独立;大学时代的过去、意味着成人。在故事中,也才真的成为主角。恋爱结婚、亲情陪伴、职场闯荡。。。是故事,更是生活。
看大冰书里讲的很多故事,许多细节也记不住了。但每个片段交织显现的是真实二字。质朴的、就像是自己身上发生的;离奇的,往周围看看,隔壁年迈的长者、对,或者满脸的沧桑就是印记。而真实感源于生活,能真切感受到的情感激流、必然也是自己或深或浅地经历过的。只是没有果敢地,把他说成是故事。
故事是自个的,能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故事。
三、故 . 事
光滑青石,铺满湿漉雨巷
雨露成诗,朦胧如烟江南
小镇家乡,渔歌唱晚
米高芦苇荡
飘动摇晃
静时光
琳琅
慢
这里的人
也有出去的
故事一大段
写着海风徐缓
星汉灿烂
尔后,故事
故是追忆过往
事而独走万难
他问,与我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