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世界上第一支狂犬疫苗怎么来的?
在19世纪的法国,被狂犬咬伤的人和家畜不计其数,每年数百人死于狂犬病发作。当时没有免疫球蛋白,那被狂犬咬伤了以后要怎么治疗呢?
欧洲人相信,火焰与高温可以净化一切事物,包括肉眼所看不见的细菌(当时还没有病毒的概念),所以只要是被狂犬咬伤的人们,都会被强制押送铁匠铺,用烧红的铁棍烙烫伤口,想借此“烧”死看不见的细菌,但是如此残酷的方法并没能有效的治疗狂犬病,反而常常加速患者的死亡。
提到狂犬疫苗,就必须要提起一位重要的科学人物——法国人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巴斯德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其实大家对他应该很熟悉,“巴氏奶”都经过了“巴氏灭菌法”的消毒,这个方法就来自巴斯德。
1880年底,一位兽医带着两只病犬来拜访巴斯德,问道:“能不能试着用病犬的唾液制成疫苗呢?”巴斯德认为这个方法值得一试,于是他们冒着被咬伤的危险采集狂犬的唾液,然后注射到健康犬只的大脑中,之后健康的犬只发病死亡。
随后历经无数次的动物实验,巴斯德推论出狂犬病病毒应该都集中于神经系统。因此他大胆地提出一个设想,就是从患狂犬病死亡的兔子身上取出一小段脊髓,悬挂在一支无菌烧瓶中,使其干燥,看它是否有致命的危险。经过多次的实验,他发现,没有经过干燥的脊髓,是极为致命的,而经过干燥的脊髓,却没那么致命。
因此他把干燥的脊髓组织磨碎加水制成疫苗,注射到犬只脑中,再让打过疫苗的狗,接触致命的病毒。经过反复实验后,接种疫苗的狗,即使脑中被注入狂犬病毒,也都不会发病了!
1885年,一位几乎绝望的母亲,带着被狂犬咬伤的9岁小男孩约瑟芬(Joseph Meister),来到了巴斯德实验室门口,哀求巴斯德救救她的孩子。为了不眼睁睁看着男童死去,天人交战的巴斯德,决定为约瑟芬打下人类的第一针,这时距离约瑟芬被狗咬伤已经四、五天了;巴斯德在1 0天中连续给少年注射了十几针不同毒性的疫苗。5天、10天、1个月过去了,少年健朗如常,终于安然返回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