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读书

何帆《变量》的鹰眼视角:现在,就是一个变量

2019-01-17  本文已影响13人  嗨的哥尔

当我们在当下回望历史,历史已经在未来回望我们。——悟时

我们身处的当下,就是历史的第一现场。这是过去一年我读一些历史书的最深体会。

1.历史感

从小学时的卡带,到中学的随身听,到大学的mp3,到现在人手一部手机。尽管我仍爱音乐,但这段历史用硬件更替的方式,让你得以揣测它的呼吸和节奏。

历史是活生生的,现在就在你的周围呼吸着,一旦这么想你会感觉脚下的地面有了脉搏,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包括我们现在一切所见,都将踏着魔鬼的步伐而来,又将悄然而去。

翻开何帆《变量》这本书之前,我大体上已经知道它的发心和用意。

何帆欣赏美国记者威廉·曼彻斯特,能写出《光荣与梦想》那样的书。但他很快意识到:为什么我现在不写呢?

读近代西方史到过程中,我有种感觉,这个时代的中国,是很可能重演近代荷兰逆袭西班牙、英国逆袭荷兰、美国再逆袭英国的历史的。

我猜他对此也有感触。

作为北大经济学教授,他立了个flag,未来的30年,每年写一本书,用历史的鹰眼视角记录中国最重要的一段历史。

《变量》就是这30年的第一本书,献给2018年。书很薄,一天就能酣畅的看完,文风颇有点《舌尖上的中国》经济学版的感觉。

我不打算剧透书的细节内容,但何帆在历史学、经济学上的思维方式,有俯瞰全局的视野。

这是它最有价值的地方,也是我最分享的东西。

2.小趋势

记录当代中国经济史,吴晓波的《激荡一百年》、《激荡三十年》、《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就是做这个的。

这个瘦瘦的财经作家很早就意识到,中国处在一个很特别的阶段,但不像西方,竟然没见多少人为此做过记录,做见证。

但吴晓波更多的是对过去媒体资料的整理和综合,而何帆这本书是写给现在,也写给未来的人看的。

如果拉长历史的视野,你会发现,你所熟悉的那个过去的时代是极其特殊的。

那是个草莽英雄出没的年代。当代读者站得离历史太近,容易把局部的细节看成整体,把短暂的波动看成长久的趋势,容易忽视正在萌芽的微小变量。我希望能帮你勾勒出历史的清晰轮廓。

未来的读者已经知道了历史的剧情,但隔着30年的时间距离,很多细节已经模糊,我会帮你还原现场,让你能感知到和他们一样的心情。

他试图成为从未来世界返回的人,看见那些当下正在发生的,还处于萌芽状态,根本还没多少人察觉到的,也很少见诸报端的新趋势。

过去一年内他走访了中国20多个省市,巡游了10多个国家,拜访了政策制定者、智库学者、大学教授、创业者、对冲基金操盘手、汽车工程师、房地产商、律师、电子竞技选手、咖啡店老板娘、菜场小贩、小学校长、小镇青年、留守儿童等。

他看到那些将带来改变的改变,那些他称之为「小趋势」,或者「变量」的东西正在酝酿。

他眼中未来30年的大致模样,如下:

3.未来30年

历史在本质上是无法预测的,有一些结果我们现在就能预测,但这不代表着我们能知道未来。 以下是他的预言:

1/ 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规模超过美国只是个时间问题。按照普华永道的预测,中国在2030年的GDP规模会超过美国,印度会紧随美国之后。

2/ 中国的人均收入从中等收入迈进高收入也只是个时间问题。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大约在2021年,中国的人均收入会超过12055美元这道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在中国之前加入高收入国家俱乐部的很可能是马来西亚,而紧随中国之后的有哥斯达黎加、黎巴嫩、土耳其、赤道几内亚和俄罗斯。

3/ 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乃至深度老龄社会已是大势所趋。2016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3亿,占总人口的16.7%,到2025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至少有3亿。

4/ 据国际能源组织预测,大约到2040年,石油峰值将会到来。能源格局的调整,势必搅动全球政治经济。

5/ 科学界开展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科学家认为相当于人类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大约会在2055年甚至更早出现。技术奇点,在我们有生之年就可能降临。

4.经济增长和国民性格

本杰明·弗里德曼有个著名论断:经济增长会影响国民性格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人们会更乐观、更自信、更积极上进、更包容开放。过去30年的中国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我们是一群被挤上车的人,中国的政府和民众,对技术创新的欢迎程度都远超西方,更大胆地拥抱新技术,甚至多少有些鲁莽。这种乐观主义也使得新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荼。

而美国那边有一群想要下车的人,中国人难以理解这些想要下车的人,因为我们是一群刚挤上车的人。

最近几年,当我访问欧美国家,与这些国家的精英交流的时候,我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仿佛自己是一个波斯人,来到了晚期的罗马帝国:

是的,罗马帝国即使衰落了,仍然是最伟大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精英仍然是最有学问的,可惜他们懂的都是关于罗马法的学问。

作为一个异乡人,我都能看到,在罗马帝国的边境线上已经出现了一群群集结的蛮族,这些蛮族很快就要跨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境内,而罗马的元老和公民们还在争吵不休。

想想都可惜可叹:如果罗马帝国被蛮族灭掉了,关于罗马法的知识还有什么用途呢?

目前中国的高科技研发还落后于美国,但中国的高科技应用将会快于美国。理解了这一点,就能体会到美国的焦虑。

中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人工智能社会的试验场,我们每个人都要充当试验品。就像日本最早遇到老龄化社会的困扰一样,中国也会比别的国家更早地遭遇人工智能社会的风险。

过去的快速增长也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公共服务缺失和收入不平等加剧;

下一代人未必过得比上一代人更好,与未来的人相比,如今刚刚退休的这一代人很可能过的是最幸福的晚年生活;

越来越多的人会明白靠个人奋斗改变命运,这种信念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才能有的奢侈。

5.未来的城市

未来的城市是多核的。

我们用了30年时间走完了其他国家可能要用100多年才能走完的路。

城市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准备好吧,未来可能会出现5000万人口甚至上亿级人口的城市。这样大规模的城市,形态一定和过去的城市不一样。——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张纪文

东莞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城市,不设县,市的下面直接就是镇,各镇自成一体,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称为市中心。这种结构全中国只有5个城市。

东莞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个没有中心的城市就是未来城市的新物种。

联合国预估中国的城市人口将在2050年出现下降。很快,中国也会经历这一切:

各个城市会激烈地争夺不断减少的人口。到那个时候,中国的各个城市能不能保持足够的开放性,将是关系到它们兴衰成败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在未来会出现更多的都市圈,城市一体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但我们可能很难再找到这些都市圈里的中心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是哪一个?香港?广州?深圳?都是,又都不是。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更像是一个超级的组合城市,一个升级版的东莞。

5. 凡过去,皆为序曲

古时候,人们很少走出自己的部落或村庄,那是不得已的事;现在,人们很少走出自己的圈子,这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互联网把我们又变回了“洞穴人”。在“朋友圈”里刷屏的文章,可能在另一个圈子里根本就没人看。在你的部落之外,很多有意思、更有价值的事情,通过千丝万缕的联系,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你的生活。

历史远比影视作品更精彩,它正在向一些隐约的方向突进。

美国在1870—1970年间出现了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济“大跃进”。带来了一系列创新:从电到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和电梯,从汽车、轮船、飞机到城市化,从电话、电报到新闻、零售。

类似的,人工智能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冲击力可能是同一个量级的。在中国,我们可能就要见证最新的技术变革最先落地中国的情况。

有的人为此鼓舞,有的人因此恐惧。我的话很简单,改变不了的,都当做享受吧。

要明白靠个人奋斗改变命运,这种信念是特定时期才能有的奢侈。

凡过去,皆为序曲。现在,就是一个变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