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汝同窗】亲子对话:漫聊 20180913 并:如何不做最后一
姝儿今早迟到了,原因很简单,昨晚应当完成的、把收下来的干净衣服叠好归位没有完成。那么,补上是必须的,而我不希望家里乱七八糟,所以只能在早上做完。这么一来,吃罢早餐出门就已7:20,走到学校需要15分钟,作为课代表需要在7:30到校收作业,迟到几乎是肯定的了。
姝儿请我和她一同出门,帮她扫一辆摩拜,我拒绝了——你可以选择昨晚不完成当做的工作,这是你的选择自由,但也要承担选择的结果以及相应的责任。
果然,晚上一回家就告诉我,今早迟到了,在楼道上遇到另外两科的课代表,告诉她,老师让他们不要收她的作业。
【與汝同窗】亲子对话:漫聊 20180913 并:如何不做最后一个知晓孩子情况的人?回家时还带回一枚蛋烘糕,这是昨天管我要五块钱买地理课需用的地球仪时,给了十块,说好剩下五块给她,放学想吃蛋烘糕,“五块钱正好买两个,那就帮我带一个呗,我也想吃!”
只是,这枚蛋烘糕被咬掉了一小块。“妈,嘿嘿!”姝儿一脸堆笑:“太饿了,没忍住,吃了你一小口!这个学校上午下午都没有加餐,又不能带零食,好容易饿呀!每天上午十一点和下午四点过就饿了,要挨到12:20和六七点才有饭吃,有点难熬!我中午又只能吃个半饱。”
“为什么呢?”
“我们班同学、你不知道我们班同学吃饭有多快,和抢一样,往往五分钟不到一碗饭就吃完打第二碗去了,十分钟不到,两碗饭都吃完了!十分钟吃完一碗饭对我算是很快的了,但一般就没有好吃的菜了,所以我也就只能吃一碗。”哈,这个素来慢慢吞吞吃饭的丫头到了“丛林世界”般的常态学校,需要适应的东西当真不少!
“妈,今天作业不多。英语没有,数学我昨天就做了,昨天我以为要做两页,结果只做一页,还有一页是今天的,等于是昨天做了今天的,今天就不用做数学了。语文在学校就写完2/3。我想在吃饭前做完作业,这样晚上就可以做一点自己的事。”姝儿说完钻进书房,写作业去了。
【與汝同窗】亲子对话:漫聊 20180913 并:如何不做最后一个知晓孩子情况的人?晚餐时间仍然是她的叽里呱啦时间段:“妈,我们今天又考试了,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学校摸底考试永远只考语文教学不考英语?开学那次也是这样! 数学我交了卷才想起一道题的做法,唉!我现在是作业可以做得很好,有可能得一百分,但考试肯定不行,不习惯,时间少、题多、又不能讨论,我还需要时间适应。”——将近三年没有考过试了,这是一个暂时还不会考试的娃。
“我们这个老师真的是你有一点进步都会被他夸奖的老师。我们班有一个同学,特别淘气,小动作特别多,李老今天说他比前两天小动作少了,进步了!”
“妈,我们家的钢琴需要调了,我打算以后吃过饭练琴,这样不会太晚弹琴吵到邻居。”
“我把我们学校的钢琴都试过了,也都需要调琴了,音不准,但估计学校不会花钱调琴吧!?”
“我觉得很奇怪哈,学校明明摆着两台钢琴却不开钢琴课,选修课和社团都没有,那钢琴是拿来干什么的呢?摆着看的?!书也是,明明摆着那么多书,却不允许在学校里看课外书,只能是中午的一点点午自习时间看。妈,我们家的书有同学在看了,但又不能在学校看,就问我能带回家不?我说可以啊,但要还回来!”——周一带了三十来本书到学校做班级图书角。
“我今天的英语阅读做完了,下午的自习课读的。不过没有读多少,太久没读了,还需要重新熟悉一下。但真的要在学校做英语阅读的话,一定要拿大字典去,小字典不够用。”
“我前后左右的几个同学做作业都爱问我,我同桌更搞笑,人家问问题都是‘我问你一个问题好不好?’他是‘唉!四大题四小题怎么做?’好直接!今天把《纳尼亚》拿出来的时候,他看到满篇的英文和标注,表情是这个样子的……”一边说一边一边侧起身子、歪着头、斜起眼,嘴里发出“咦”的声音!
【與汝同窗】亲子对话:漫聊 20180913 并:如何不做最后一个知晓孩子情况的人?不时有朋友咨询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同自己沟通?
我想说的是:你是如何面对孩子那些不是那么好、不符合你的价值观和标准的言行的?是批评、指责、呵斥、打骂还是倾听、接纳、交流、探讨?
一个人对话的宽度并不取决于说话者自己,而是取决于倾听者。你是否能够接受孩子不如预期那般好,接纳孩子的不及格?孩子是否能够无论得100分还是不及格甚至得0分都可以坦然的、自如的告诉你,和你分享他/她所有的快乐和痛苦?!
当然,接纳绝非接纳那些真的不好的言行本身,而是接纳孩子这个人,接纳他的现状,接纳他的不完美。
那么,是不是要纵容那些不好的言行呢?
当然不是!
但帮助孩子向上的方法绝非指责、批评、呵斥。因为认知能力不够,有一些事情他们可能不甚明白,通过探讨可以解决。
还有一些事、那些他们自己也懂得真的不好和不应当的事,自律不够,做了之后,内心已然充满愧悔、担心、纠结、恐惧等各种情绪。此时,孩子最需要的不是指出问题而是共情,是包容。父母温暖的接纳、包容和宽容的态度才能让他们放下恐惧和戒心,敢于和你讲述,你才有可能及时知晓孩子的所思所想,他/她正在经历的事情,他/她需要的援手和帮助。
至于言行是否恰当,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改进?在各种负面情绪得以舒缓之后进行理性探讨,才能让孩子进入思考状态,去理解言行/事件的问题,看到自身的不足,探寻改进之法。这还是一个思维训练、建构同理心的有效途径,不仅不会引发亲子冲突,反会增进亲子关系。
任何人都会有积极向上的愿望,相信孩子也不例外。
信任,是真正的、孩子最需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