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湖南绿行三湘湖南古镇之平江县长寿镇

2018-08-03  本文已影响0人  洞见公益文化

—真实记录我省自然人文地理风貌,为历史留下完整的视觉档案

长寿镇,是平江县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处汨水上游,西距长沙130公里,现辖51个村,3个居委会,面积2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78万。

长寿地名的由来

据清《岳州府志》和清同治《平江县志》载:宋理宗淳祐年间,此地同时有张袁氏105岁,邓黄氏103岁,魏测100岁,知县王有光将此事上奏朝廷,朝廷赐名“长寿里”。

民间另一传说是,元朝末年,此地有一位名叫翁伯闻的老人,在他做80大寿时,一位道人赠一锦囊, 嘱咐他说,100年后你遇到贵人时拆看。时光茬苒,100年后老人做180大寿,适逢哲人刘伯温从江西访贤路过此地,听说有如此高寿之人,欣然前往祝贺。老寿星见刘气度不凡,认为就是贵人,遂将锦囊取下交给刘,刘拆开后见上面有四句偈语:“寿高三甲子,眼观九代孙,若问送终子,浙江刘伯温。”老人听罢掀须大笑而逝,刘伯温遂将此地取名为长寿街。

如今长寿地方有许多长寿者,如李鼎生104岁,俞生冈113岁,郑成就99岁,吴国杰99岁,张迪生97岁,熊拔湘96岁,吴光朝97岁。如今健在的老领导张震、方强、李锐以及本地的熊意中、肖俊德、方霞阶、吴信恒、周林石等都是90岁以上高龄。2007 年统计,全镇90岁以上老人共有140人左右。

秦汉以后,长寿镇隶属荆州汉昌县。宋时受封为长寿里,元明以后称长寿街,民国时一度与木金乡合并称金寿乡。解放初设平江县第三区,后改称长寿区。1995 年撤区并乡建镇后,现辖原长寿镇、邵阳乡、桂桥乡、长寿乡,长寿街系通称。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和,沃野平畴,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古迹众多,是有名的长寿之乡,将军之乡,也是传奇之乡。

 

古迹众多

长寿镇历史悠久,宋元以来经800多年时代沧桑,留下过许多历史陈迹。明清时期属平江县,在此期间,镇内各种建设众多。

石拱桥两座,河南桥为汨水源头第一座石拱桥,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两端有石狮4只,后铸铁塔一座。桥下有石码头,是长寿水运交通、物资聚散之处。西溪桥,建于乾隆四十九年,为山上屋方杨氏所建。建桥之后其剩余材料即在桥边建西溪庵。

防御建筑有寨堡16座,羊公寨在马嘶村,清道光年在此挖出铜器等物。白棉寨,南宋建炎元年,刘忠抗金据此4年。燕崖塞,刘忠之分寨。铜鼓寨,也是刘忠抗金的据点。丰和寨,上有古寺,在丰和村。西寨,为乡人避寇处。长崖寨,下险上平,有水塘,可容万人,在复建村。密崖寨,在毛湾。

碉堡三座分别在朝佳山、黄土潭、道义洞。

长寿老街原有朝阳门、澄清门等4门。

宗祠7处,吴氏宗祠,在上街原称附马府,建于唐代,至宋代改为吴氏宗祠,现为民房,后新建宗祠在雅港。刘氏宗祠,在老衙巷,后改为仓库,门额犹存。黄氏宗祠,在金龙村,建于1902年,天井中有英女王赠罗汉松,为时任武汉兵工职校校长黄继平所栽。

寺庙建筑,西溪庵在西溪桥畔,清乾隆时建(现改为住房)。华盖寺在上街,1959年改为印刷厂。万寿宫,原江西会馆,清同治年间由江西籍人士所建,前后三栋,前为戏台,中为许仙殿,后为佛堂。民国时期开办旅平小学,现为银行和医院。天后宫,福建籍人士建的同乡会馆,现为工商所。太尉庙,建于明末清初,为纪念康茂才治河而建,原有八角大戏台,后改为仓库,原址犹存。上市庙,原为延寿寺,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年间改为上市城隍庙,供城隍麻衣孝子,有戏台。抗战时期被日机轰炸,现上市庙为20世纪80年代重建。其他有七仙庙、祖山庙、杨泗庙、永乐庵、增福寺、北禅寺、万庆寺、洞仙寺、西竺寺等计约40处,现大多已毁。

山川地胜

长寿地理条件优越,山灵水秀,东高西低,气候温凉相济,是一块风水宝地。

汨水源头四大矶,分别是石潭井、道义洞、陡壁、钟鼓湾。形同四只覆船。古人称,是四大矶镇守住了长寿的一方财富,使之成为风水宝地。

三峰叠嶂  昌江八景之一,华盖峰、席帽峰、道石峰,在长寿与木金乡边邻之地。

穿崖  在与木金乡接壤处金坪村,有道岩观,九老祠,七星井,老龙潭,相传为许真人赶孽龙所过之处。

仙姑崖  在塘口村和马嘶村相接处,有一线天、照天烛、仙人下棋等景点,为当年红军活动之地,又称“红军营”。

九曲清溪  是昌江八景之一,地名曲溪。距长寿30里的黄金水库,容量1亿立方米,称”高峡平湖”。

山枣岭  传说中的昭关,伍子胥曾经过此地,现有古城墙遗址。在南桥乡,当年为吴楚分界。

 

禹王碑  在虹桥幕皋山上,当年夏禹治水到此。

物产丰富

长寿四面环山,中间一片盆地,纵自赤溪至七里山,横从九岭至邵阳,平畴旷野,皆是锦绣田园。

自前清至民国,茶是主产,仅茶行就有40多家,还出产平术、豆子、小麦、食油稻米。距长寿20里的黄金矿盛产黄金, 有300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为全盛期,称日产黄金73市斤。单是卖肉屠凳就有48条,矿工们的生产生活,物资全部由长寿街供给。

长寿产茶历史悠久,是平江县内最早的茶市。清光绪年间,自长寿至浯口有数十家茶庄,采茶妇女不下两万人。

长寿红茶,当时每箱装50市斤,取名“龙凤茶”、“龙芽茶”。全街茶行年出境红茶达数万箱之巨。

每年3月至7月,河埠不下百艘木船运茶出境,其繁荣状况,被群众颂为“小南京”。

长寿“天生术”是中药平术的一种。

民国中期,长寿镇龚少云、方义新、陈甫全三家,把从黄龙天井山、幕阜山采集的天生野术种子,进行人工培植,加工制成”天生术”,按每五磅装罐,贴上牌号和商标,运往香港销售,龚家的牌号为“公记”,其商标上印有“长寿老人采药”图。其说明文字是:

 

本号采办黄龙天井幕阜山天生野术,色黄肉热,性香味甘,加工精制,能在血补血,在气补气,祛湿化痰,开胃止,以及治疗伤癆诸虚症,服之立见奇效,请认明长寿老人采药商标,庶不致误。

方家、陈家的牌号分别为“九五福”“致中和”。天生术运抵香港,分由港商“寿草堂”等药材行承揽外销,随行就市成交。行家按成交金额收取“佣金”。继龚、方、陈3家之后贩运“天生术”赴港的,有吴竹舫、吴次湘、方砚清和彭欢泉等30多家。总计年销量约在300担以上,按每担价格400~600元港币计算(当时港币1元兑换银洋1.47元),每年可赢得港币15万元,约折合银圆21万元,既解决了药农卖药难的问题,又活跃了城乡经济。

艺术之乡

长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艺术活动丰富多彩。早年有巴湘戏由前清时期的娃娃班,逐步发展,后走出平江到岳阳直至搬上银幕。民国时期到20世纪50年代,“岳舞台”在新华戏院挂牌上演几年。扎故事与牌坊也是长寿的“特产”。锣镲、唢呐在平江唯长寿镇的音韵最佳,溯其源头大约也有百多年的历史。还有皮影戏、木偶戏、花灯,都是长寿镇乡间的传统戏种。

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长寿镇人独具慧眼,于改革开放之初,即成立西溪诗社,继而改称长寿镇诗书画协会,集长寿镇文化人士40余人开展活动,创办刊物百期,作品万余件,有10位会员出版了个人诗集。长寿镇因此被授予“群众文化艺术之乡”。

长寿镇又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蓝墨水的上游汨水之源,其书面语与口语,至今保留着古汉语的特色,与诗词声韵和字典编汇相一致。

注:文章来源于《湖南古村镇》李渔村李仕铭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