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受关注的行业,今年因工匠指数抢了头条
在众多行业里,建材家居属于比较低调的角色。经常出现在媒体视野里的,多为汽车、奢侈品、房地产、饮料、日化、连锁商贸等行业的玩家,建材家居品牌想收获更多的镁光灯,往往并非易事。
而在建材家居这个圈子里,采暖又属于低调者,当卫浴、家纺、灯具、定制家居、瓷砖、橱柜等行业里的带头大哥们蜂拥而向资本市场时,或挂牌上交所,或登陆深交所,最不济也是创业板或新三板,而地暖、明装采暖等细分行业,还处于跑马圈的阶段。
情形的转变或许从2017年开始,舆情监测显示,跟采暖相关的媒体报道与搜索指数、微信指数都有了显著提升,一些头部品牌发起的产品与营销活动,一是在创意上有了明显提升,二是赢得了超出行业范围的关注度。
典型的案例如雅克菲(公众号ID:airfit001)发布工匠指数,提出采暖行业的工匠精神落地指南,从专业角度引发共鸣,让更多人将目光投向了暖通圈;连办三年的“雅克菲杯”水暖安装技能大赛,影响力从职业教育、暖通圈开始外溢。另外一些营销事件开始走向社会层面,比如威能将公交车站改造成家,把供暖系统安装在公交车站,让等车的人享受温暖,颇有宜家风采,还有菲斯曼研发中心开幕时,请来总理默克尔站台等现象,开始向公众品牌的做法看齐。
其中在国内更具代表意义的事件,要数雅克菲今年推出的工匠指数,在工匠精神传播的余热中脱颖而出。毕竟从2016年开始,工匠精神就长期稳坐头条,即使经历了将近两年时间的考验,它依然广受各方待见。从百度指数的涨跌可以看出,今年“工匠精神”曾经在6月4日—6月10日间达到5784,而2016年最高才不过5438,很明显,热度居高不下。
在工匠精神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等标准的基础上,雅克菲建立了一套工匠指数,其中设计了详细的行业落地指南,包括工匠文化、工匠产品、工匠团队和工匠养成等四条路径,认为一家有实力打造高质量产品的采暖企业,必须具备上述四点。
其中,工匠文化要求企业内部形成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涉及行为文化、管理文化、体制文化与价值观文化等,最为关键的是塑造尊敬与学习工匠的氛围、建立一套激励工匠的制度、引导员工向工匠精神的要求看齐,进而树立工匠信仰。
据公开资料,早在2016年的时候,就有观点认为“我们缺少的不是工匠精神,而是工匠文化”,另有长江学者、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刘志彪在新华日报上公开发文《要“工匠精神”,更要“工匠文化”》,事后并未引起企业的重视,雅克菲将其纳入工匠指数,算得上比较早的行动者。
工匠精神最终的落地,核心表现还是产品,产品做得怎么样,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否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好的体验,在技术上是否领先,决定了工匠精神实践的成败。
雅克菲工匠指数中,将工匠产品放在第二位,要求从产品到服务,从每一款壁挂炉、温控、地暖管、散热器等产品,到安装施工环节,按照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一丝不苟的态度自我要求。这一提法,吻合了2017年企业界对“匠品”的诉求。
另外两大模块同样切中了工匠精神的发展趋势,一个是工匠团队,一个是工匠养成。工匠精神要靠人来落实,同样一件事情,交给不同的人去完成,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雅克菲认为,能不能培养起一支完整的工匠团队,将影响到工匠精神能否真正落地。
这些年来,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了解与学习他们的工匠精神,这些国家确实诞生了不少相当不错的品牌与产品,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更值得学习的是,他们在培养工匠精神这件事情上采用的方式与付出的努力。
工匠养成的提出,正是谋求这一问题的解决,雅克菲提出的办法包括:理论学习、种子选拔、基地实训、项目实操等,从实际执行情况看,雅克菲早有行动,比如雅克菲杯水暖安装技能大赛,属于种子选拔;800平方米的暖通实训基地,为技工提供操作能力提升的平台。
评价认为,工匠指数由企业提出并得以实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工匠精神正深刻地影响着经营管理,有理由相信,这个市场会变得越来越好。同时,它让关注工匠精神的人,开始认真审视采暖这个相对低调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