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我以为”

2022-10-27  本文已影响0人  白米先生

办公室的孩子们在讨论一件事情,大意是,一个性格特别好的孩子,因为情感的困扰,为什么被分手,为什么难以自拔,进而讨论爱自己还是爱别人多一点,是讨好型人格还是水瓶座,等等,都是很热闹。

大家都在积极地参与,都在说着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一个常用的句式是,我以为……。

我觉得很热闹,也很寂寞,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常见,一个具象出现成为热点或者小区域内热点,最为常见的现象是,印证了自己的某些长期的想法—刻板印象—然后,观点就顺理成章的输出,丝毫没觉得不妥,至于那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什么不一样的情况,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要不要具体分析?

我们默认的忽略。

从咨询的角度,不是这样的,这个从事企业咨询或者心理疏导或者教练的同志可能有同感,如果我们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多言之昭昭的话其实通常是正确的废话。

让人寂寞的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方法论,我们是情绪和感性,赞成或者反对。

当你莫名其妙的反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可能是被一些情绪左右——这个不论,可实在太多——所以我们忽略了另外一种可能,被洗脑了。

因为被洗脑,所以潜意识里的价值链帮你做了判断,只不过,某个部分的基础素养不够,不能帮助自己有效的组织逻辑而已。

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可能被洗脑,被左右认知,但我们不知道。除了少数人,有幸了解自己的认知在一个什么的样的层面,有什么样的局限和不足,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帮助自己得出相对理性比较不偏颇的决定。

我们大多数人,经常因为自负于某种经验和资本,攘臂大嚷,自得于“这个我知道”,“这个你就不懂了,我早就知道……”。

这种常见的“我以为……”,不过是较盲目的自以为是的“我以为”,大多数情况下,不过是不自知的、某种条件下的被引导、被左右、甚至被决定。

所以才有那句充满怜悯的话“上帝啊,原谅他们吧,他们做的,他们不知道……。”

世间大多数的“我以为……”,通常既不洞悉本质,也不逐渐逼近本质。而叫嚷者的自信,是不同程度盲人摸象的表情包,如此而已。

如何更多的获得信息、了解信息的正常渠道,而不是一头扎进塔西陀陷进沾沾自喜、自得,如何健全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适用的方法论,帮我们观察、分析、决策。可能是所谓科学素养,真正的基础,而不仅仅是什么养生、美食一类的科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