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万物生灵动物爱好者

一只流浪狗的奇遇

2017-09-20  本文已影响27人  夜半读书人

        时隔八月,偶读《青年文摘》电子杂志59期,其中有一篇记述莱卡的事迹,虽然有些说法有错误,但我想起《闲话说狗》这篇旧文,于是搜集、研读有关资料,“狗尾续貂”,另成一篇。

        莱卡是一只雌性的混种流浪狗,一个有狗生,没狗养的孩子,连是不是“狗娘养的”都不知道。

        20世纪50年代,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正在冷战中,从原子弹赛跑到太空争霸。

         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史泼尼克1号。

        一个月后的11月7日是“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纪念日,苏联最高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想一鸣惊人,向“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献礼。因而决定于11月3日发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史泼尼克2号。

        本来苏联有一颗更精密的人造卫星,但它在十二月前不可能完工。因而科学家们只好另起炉灶。但不幸的是,这个决定是在10月10日或者12日才作出的,科学家只有四周的时间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那时人造地球卫星的部件还只是处在图纸阶段,很多事情还不清楚。而且,苏联科学家决定要搭载生物,以研究太空失重和太阳辐射对生物的影响。

        苏联的科学家们于是就找到了当时正在莫斯科街头流浪的莱卡,当然,或许它正在逛街。科学家们之所以选择流浪狗是因为流浪狗能够忍受严寒和饥饿。而选择雌犬是因为它们的性情和不需抬腿排尿。但科学家们仍然将其放在小盒子里以迫使其停止排尿和排便,并使其能够适应一般的恶劣环境。当连通便药物对狗儿们也束手无策的时候,科学家们确信,他们的训练起作用了。

        从莱卡被选为“航天员”到它“上九天揽月”只有大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莱卡彻底告别了风吹日晒、街头露宿、吃不饱睡不暖的生活,突然有人呵护,有吃有喝,不知道莱卡是不是有飘飘然的感觉了,是不是以为自己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它突然有了家,有了别人的百般呵护。不知道它是否能够看透,它这种短暂的幸福靠不住,只是一场没有选择的交易。交易的过程就是它一步步迈向死亡的过程。

        莱卡只是一只普通的狗,它恐怕无法理解自己牺牲的意义。它没有受过人类的教育,它费尽思量也看不透冷战,因为它不可能有冷战思维。它无法理解太空竞赛,因为它不可能知道宇宙的浩渺和自己的渺小。苏联人对它其实刻薄寡恩,那小小的恩惠也是为了他们的科学研究,在一只狗的世界里,无所谓科学与迷信,它不知道它会死,也不会知道怎么去死,更不会知道它的死去对人类的伟大意义。它的一生,只有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是浓墨重彩的,可以它是色盲,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这五彩斑斓的恩遇。它的牺牲首先是为了换取苏维埃的荣耀,其次才是用于科学研究。

        莱卡和其他流浪狗经历了一系列的特殊训练,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还要呆在模拟飞行器里习惯噪音、震动和失重。最终莱卡脱颖而出,成为这次飞行的首选“航天员”,还有一个替补,名字叫阿宾娜。后来,曾经用在莱卡身上的选拔和评价系统被用来选拔人类航天员。

        莱卡是第一只登上接近1500公里的高轨道的实验动物,此前的动物实验仅限于亚轨道。此时的莱卡只要带上呼吸辅助器、心脏测示器、穿上太空服就上天了。莱卡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档案,莱卡于1957年10月31日被放在卫星里。为了驱寒,只能用水管给莱卡浇热水,并且还专门派了两个助手寸步不离地守着莱卡,直到卫星发射。莱卡的皮毛被擦拭了酒精的稀溶液并经过精心的梳理。

       在史泼尼克2号里的莱卡的新家也还好。空间不大,虽然仍然被拴着,但可以任它站着或者躺着,而且有垫子。有专门的氧气再生系统,有特供的胶状的食物和水,但是只管七天的饭,有废物袋,身上装了很多监测它生命体征的仪器,当温度高于15度时,有电风扇会自动开启降温。

       1957年11月3日,莱卡进入太空。由于准备不足,仓促上马,这颗卫星注定无法返回。在发射后不久,苏联航天部门就宣布莱卡只能丧命太空。动物保护主义者们对莱卡的遭遇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苏联全国犬科动物保护协会(The National Canine Defence League)号召广大爱狗人士每天为身在天外的莱卡默默祈祷一分钟。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roy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也表示他们甚至在莫斯科方面宣布发射前就接到了很多抗议电话。

         所以,莱卡不但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狗。连莱卡乘坐的史泼尼克2号卫星也是一个打狗的肉包子,有去无回。莱卡,这只流浪狗不但平步青云、一步登天,而且是一位壮士和烈士。

        发射的时候,莱卡的呼吸加速。在火箭初期加速的过程中,莱卡的心跳从发射前的每分钟103次猛增到每分钟240次。

        卫星从发射开始一切顺利,但在进入预定轨道、顶部的整流罩卸掉之后,有一个核心部件没有能够成功分离,从而导致卫星的热控制系统停止了正常工作。同时,卫星的保温隔热材料隔热不良,从而使莱卡所在的狭小空间温度升高到40摄氏度。在三个小时的失重状态下,莱卡的心跳恢复到每分钟102次。这显示它正在承担压力,并且它在不进食的时候表现烦躁不安。

发射近七小时后,没有再收到莱卡生命的有关信号。莱卡死了,死的时候大约三岁。而此前,人们一直认为莱卡可以在史泼尼克2号里至少存活四天乃至一周,直到卫星的信号发射器停止工作。

        不过,莱卡享受了独一无二的太空葬礼,因为它是第一只进入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狗,并且围绕美丽的地球绕了2570圈,他所乘坐的卫星也是人类第二颗地球卫星。

        五个月后的1958年4月14日,载着莱卡遗体的史泼尼克2号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大气层中一道最亮丽的弧线,然后消失在遥远的天际。

        不过,苏联方面对莱卡的死去的事实一直讳莫如深。官方的各种说法也彼此矛盾。比如有的说四天之后卫星通过施放有毒气体对莱卡进行了安乐死;有的说七天之后才用同样的方法对莱卡;还有的说直到发射十天后,因为莱卡的生命维持系统电力枯竭,莱卡才死去。真相直到莱卡死去四十五年后的2002年10月,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世界空间大会上才为人所知。

        虽然莱卡在太空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但是它并不长的太空之旅证明了生物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承受一定的失重,为以后的载人航天打下了基础。正如1969年7月12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的左脚踏上月球时说过的那句名言:“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在卫星离地之后,莱卡的切身感受我们不得而知,也许它所受的煎熬还不如去露宿街头、受冻挨饿,不知道它会不会后悔在莫斯科街头与苏联科学家们的邂逅?

        不过我们能够知道的是,我们的科学家还是有良心的。他们后来曾经忏悔过,准确的说是后悔或者惋惜过,只是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后悔和惋惜能否得到莱卡的原谅。不过就像莱卡绚丽的葬礼一样,莱卡毕竟是人类航天史上一道耀眼的亮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