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书原创谈古论今作业本

读《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有感“逆天道而行的人道”

2021-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神之左手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节选内容。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多余的来补足不够的;人世的规律却不是这样,是削减不足的供给有多余的。

感悟:逆天道而行的人道。

一、天之道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自然的规律就如同上弓弦,高了的时候就压低一些,低了的时候就抬高一些,多余的时候就减少一些,不够的时候就补足一些。所以自然的规律是减少多余的来补充不足的,人世的规律却不是这样的,是剥削不足的而供给多余的。

天之道就是天道,就是自然的规律。老子认为天道是最完美的,也是最公平无私的。它掌握、调控着万事万物的运行发展规律,具体些说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二、人之道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人之道就是人道,是人们世界的规律,也可以说就是人类社会的法则。而人类社会的法则就是人心、人性的充分体现。人性自私贪婪,狡诈残酷造就了人之道的贪婪残酷!所以“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二八法则自古有之,社会现实的一面是少数的富人掌握了社会80%的资源!富人们轻而易举地就拥有了更广的人脉关系,拥有了更为开阔超前的思维方式,这让他们越来越简单地学会了驾驭更多的财富!

而社会80%的穷人则每天疲于奔命解决自己家庭的温饱和生存问题,又哪里会拥有资源、人脉、思维方式、更高的展示平台哪?所以他们会离财富越来越远!这也是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规律作用。

三、逆天道而行的人道最终的悲惨结果

《道德经》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应该克服自己人性的自私和贪婪,去虚心学习天之道,去学习自然之道。否则我们就会遭受到天之道相应的残酷惩罚!因为我们也是大自然的一环节,我们无知的自私和贪婪已经给其它生物们,给地球环境和我们自己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人道规律也要在天道规律作用下运动。当富人们积累的财富越多,积财伤道则财富散去趋势的反作用也就越大!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内部能掌握财富的会变得人越来越少,外部惦记瓜分财产的人却日益增多!最终的结果也难免红楼一梦。

功成身退的范蠡摇身一变成了商家的鼻祖,陶朱公三聚三散家财的故事应该让我们时刻警醒!大户之家富不过三世是有道理的。电影《白银帝国》也许是对天之道的另一种最好注释!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所以老子多次真诚地告诉我们“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这是天道自然的道理。人们只有努力克服自私贪婪的人性,以奉献的精神效法天道,我们才有可能完全徜徉在天地大道之中,而最终获得道法自然的真正奥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