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优游”国学分享群 本周反馈集锦 2019年1月21日~27
目录:
* 本周主播节目收听目录
* 简书集锦
* 听众音频反馈
* 文字反馈
* 家长育儿分享及群里互动
* 学习参考资料链接
本周主播节目收听目录
本周主播分享
1-22:齐天大圣: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提问
1 大儒郑玄与刘备是什么关系?请讲讲他们之间的故事。
2 刘备为什么要求救于袁绍?
3 讨伐曹操的檄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请叙述张飞智擒刘岱的过程。
5 请叙述关羽擒王忠的过程。
《三国演义》知识题
1 请介绍大儒郑玄人物生平及其故事。
2 本回中出现的孔融是“孔融让梨”的那个孔融吗?
3 请介绍孔融的人物生平及其故事。
4 “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________(人名)之口。
《游侠列传》问题:
1、战国四公子都是谁,他们都有哪些事迹?
2、梁启超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你心目中的 “侠”是什么样的?
3、与“侠客”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4、历朝历代对“侠”的定义相同吗?你最欣赏谁?
5、“侠”最大的局限性是什么?
6、为什么叫“游侠”,“游”是何意?
7、“郭解”的前后人生态度变化之大,可能是什么原因?“浪子回头”?
简书集锦
1-22 齐天大圣: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简书音频反馈
吴与同 主播 1-26 百合和妈妈对齐天大圣《三国演义》的反馈
杜伊祺 主播 文字反馈见下↓
徐艺菲 主播 1-27 简兮反馈《三国演义》【轻松学术版·第六回】
1-27 出错反馈见下↓
齐天大圣 主播 1-27 本周反馈:齐天大圣妈妈对普洱主播《游侠列传》的反馈
赵雅琳 主播 本周主播见上↑
陈沁芸 1-26 陈沁芸姐弟和妈妈对齐天大圣《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的反馈
大君 1-27 大君和妈妈关于齐天大圣主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的反馈
涂翀 1-26 涂翀和爸爸对齐天大圣《三国演义》22回的反馈
1-27 本周出错反馈【涂翀和爸爸对普尔《游侠列传》的反馈】
于涵菲 1-27 于涵菲和妈妈对齐天大圣主播的《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的反馈
曾美龄 1-25 美龄和妈妈反馈齐天大圣之《三国演义》— 孔融
丁老师 亲子反馈见上↑
杜伊祺妈妈 暂时离群
徐艺菲妈妈 文字反馈见下↓
齐天大圣妈妈 亲自反馈见上↑
雅琳妈妈 文字反馈见下↓
三国演义二十二回 齐天大圣文字反馈
@本周执勤-刘明达妈妈 阿姨您好,我和妈妈的反馈如上。分享了一首诗:游侠篇
魏晋 · 张华
翩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
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
食客三千余,门下多豪英。
游说朝夕至,辩士自纵横。
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
赵胜南诅楚,乃与毛遂行。
黄歇北适秦,太子还入荆。
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
我则异于是,好古师老、彭。
出错反馈:徐艺菲回答雅琳姐姐的问题:(百度)
侠友们为什么喜欢武侠呢?除了寄托在“侠”字上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理想与信念外,吸引我们的恐怕是“侠”中所含独立不羁、追求自由的气质。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里强调:“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史记》和《汉书》之后,正史不再为“游侠”立传,那些豪情逸志,就只有通过文字创作流传下来了。纵览历代游侠诗文,我们可以更真切地理解“侠”的风貌。
三国曹植的《白马篇》堪称他的代表作之一,全诗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大肆铺陈,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忠勇双全的边塞游侠形象。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男儿义烈如此,女子也不遑多让。传说燕王的妻子秦氏女休为宗族报仇,杀仇人于市中,她也因此被捕入狱,后逢大赦才得之释还。史上歌咏女休的诗文甚多。三国曹左延年的《秦女休行》,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始出上西门,遥望秦氏庐。秦氏有好女,自名为女休。
休年十四五,为宗行报仇。左执白杨刃,右据宛鲁矛。
仇家便东南,仆僵秦女休。女休西上山,上山四五里。
关吏呵问女休,女休前置辞:
“平生为燕王妇,於今为诏狱囚。平生衣参差,当今无领襦。明知杀人当死,兄言怏怏,弟言无道忧。女休坚辞为宗报仇,死不疑。”
杀人都市中,徼我都巷西。丞卿罗东向坐,女休凄凄曳梏前。
两徒夹我,持刀刀五尺馀。刀未下,朣胧击鼓赦书下。
@本周执勤-刘明达妈妈
本周反馈:雅琳妈妈对齐天大圣《三国演义》的文字反馈。
“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项羽和刘邦,曹操和刘备谁才是英雄?到底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英雄?今天,我竟然恍惚了好久,都不能有一个答案。
“英雄”是一个重如千金的词,是承载,是负担,是家国,是他人,是成全,是付出,是舍。
历史像滚动的大屏,虽然已过了几千年,可那些节目却仍然一如过往,没有什么新意。攻伐,战争,野心,名利,不曾有一刻的停歇。
曾经,有亿万多的生命,来过这人世间,又悄无声息的消失了,什么也没带走,更是什么也没留下,一如我们的结局。
成人的世界,黑白不再泾渭分明,对错也不再只有唯一的区分和标准,英雄也会寂寞,也会气短。
无常的命运,轻易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让这世间的人,不停的希望又不停的失望。翻动泛黄的书页,有没有从幽深的时空中,传来叹息之声,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谢谢大家!
反馈互评:阿姨@赵雅琳妈妈-议事组 您的反馈让我想起了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呲牙]总觉得好了歌有点太悲观了!
@本周执勤-刘明达妈妈 本周反馈,武宣辰妈妈对齐天大圣的《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的反馈,对于大儒郑玄和枭雄刘备的关系是:罗贯中著《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关于刘备的记载:“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又《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嘉靖本卷之五第四十三则写刘备等“来到郑玄家,拜求书信,郑玄欣然写之”。由此可以看出,郑玄与刘备为师生关系,而且在徐州也有交往。
郑玄是当时有名的大儒,刘备当年在涿郡的时候就像对待老师一样对待他,后来刘备当了徐州牧也经常向他请教,对他十分尊重。《三国志》载,公元193年至200年期间,徐州军阀混战,几易其手,曹操大军曾三次杀入徐州地面,曹军每下一城,便实施屠城,逢人便杀,惨绝人寰,徐州百姓民不聊生,纷纷逃离家园避乱。在此战乱环境下,郑玄岂能安稳地隐居在南城研学?196年,郑玄从战乱的徐州逃出,去青州投奔孔融。不久,袁谭打败孔融,占领了青州,强迫郑玄去冀州随军,郑玄半路病死,寿74岁。所以郑玄和刘备应该是师生关系!
@赵雅琳-主播-G 2004下-北京 本周反馈:棠棠对主播普洱《游侠列传》的文字反馈:
“游侠”这个词,我最早的印象是在《长安古意》里“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中恣意而桀骜的长安少年,后来读到李白的《侠客行》,才明白何为真正“游侠”,是“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潇洒凛冽,是关键时候出手相助,救人于生死之际,危难之间的侠客。他们是百姓身边的,可能平时默默无闻,关键时却挺身而出的无名英雄。他们仗剑走天涯,而这偌大江湖,也因为他们而变得光明。
但其实仔细想想,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做个“游侠”是件很困难,很危险的事。有可能欺辱民女的那个纨绔是当朝宰相的公子,也有可能欺压百姓的是某王爷的心腹。每个人身后系着重重关系,密密连接成一张大网。当这时,还会敢于挺身而出吗?挺身而出带来的,可能是大人物一怒带来的伏尸百万,九族均灭。也可能是招惹上某个大家族,此后不死不休,一生颠沛流离,精疲力尽。
但他们依然选择了挺身而出,没有漠视,没有退缩,没有迟疑。哪怕会招致杀身之祸,哪怕会与一方势力结仇,他们都不曾退缩。单薄身体里,是永不磨灭的坚韧与勇气。
这是真正的游侠
本周反馈:涂翀爸爸对主播齐天大圣《三国演义》第22回的文字反馈。
汉献帝时,曹操独揽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孔融主张取消诸侯制度。御史大夫郄虑平时与孔融不睦,向曹操报告,并挑拨道:“孔融一向就瞧不起您。”“祢衡对您无理谩骂,完全是孔融指使的。”,曹操嫌弃孔融,后来竟下令株连孔融全家。
孔融被捕时,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个个害怕得不行,但是他的两个八、九岁的孩子却在那儿玩游戏,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家人以为孩子不懂事,大祸临头还不知道,便偷偷地叫他们赶快逃跑。孔融也对执行逮捕任务的使者恳求说:“我希望只加罪于我本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两个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说:“爸爸,你不要恳求了,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恳求有什么用?”结果,两个孩子从容不迫地和父亲一起被抓去处死。
后人即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成语用,比喻整体遭殃,个体(或部分)亦不能保全。
蜜尔妈妈本周文字反馈:感谢普洱介绍的《侠客列传》,尤其是对郭解的介绍,以前对侠客的印象就是武功了得,行侠仗义,多是受武侠小说的影响。金庸先生去世时,我第一次对这一现象有了一点思考,为什么大家三观再怎么不一致,但都有着对金庸武侠小说一样的痴迷。我理解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武侠所具备的仗义、重信、果行都是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人们所共同追求和向往的。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侠,在春秋时期产生,他们不再以农为生,而是游走江湖之中,以天下为家。但秦汉时期,侠客受到当政者的灭杀。其中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礼崩乐坏之时,社会处于失序的状态,社会结构也有了变化,侠客的存在,使法律纲常无效的社会,多了一份威慑和依仗。但当新的统治秩序建立时,这种游走于体制外的存在对于统治者来说就是一种不利。郭解之所以被灭门,因为他已经成为了一种“克里斯马”式的精神领袖,没有李白诗中的那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所以有身有名,就有大患。虽然如此,侠士的形象已经通过文学或历史,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内心深处总是会对侠义之人抱有一种敬仰,正如伊祺的反馈里说的“单薄身体里,是永不磨灭的坚韧与勇气”,这无关政治,无关站队,只是有一个人的生命愿意为他者,愿意为道义而慨然奉上。[玫瑰]感谢雅琳和雅琳妈妈~
克里斯马型指人们对特殊类型的人的尊敬,这种人具有超凡的品质,个人魅力,启示力。Charisma,原指古代的宗教先知,战争英雄。
@于涵菲妈妈-听众-G2006下-北京 @本周执勤-刘明达妈妈 [玫瑰][玫瑰][玫瑰][嘴唇]徐艺菲妈妈对涵菲反馈《千字文》的回复:[玫瑰][玫瑰][玫瑰]关于白起,后世两位明君圣主唐太宗和宋太祖有过一番迥然相异的评价。
李世民说:“白起为秦平赵,乃被昭王所杀……乃君之过也,非臣之罪焉。”唐太宗很爱才,他是同情白起的。他认为战争罪过应该记在秦昭襄王身上,而不应全由白起承担。
赵匡胤说:“此人杀已降,不武之甚,何受飨于此?”解释一下,受飨指的是唐朝时设武成王庙,供奉了白起等十位历史上战功卓著的名将。显然,宅心仁厚的宋太祖对白起长平坑杀四十万赵卒一事耿耿于怀,他不能原谅白起。
徐艺菲妈妈对丁丁老师反馈《千字文》的回应:[玫瑰][玫瑰][玫瑰](考古界最终没有落实,仅供参考哈!)
秦国名将白起被后人称为战神,因为他一生征战70余场却未尝败绩。其中最有名的一场就是长平之战,白起率领秦国士兵击败了赵括率领的赵军,并且坑杀了赵军40余万人,因此白起也被成为杀神。《史记》中曾记载:白起坑杀赵兵四十万。不过,现在有很多人质疑白起坑杀40万赵军的真实性。挖坑埋葬40万士兵,要挖多大的一个坑啊,难道赵兵都是纸人任你随意杀戮?1995后,这个争论终于有了真相。
1995年,山西高平市一对农村父子在家里的田地里翻耕时,挖掘出了很多青铜箭头和人的骨头,越往下挖出现的骨头越多,父子两人吓得连锄头都不要了就跑了,还向有关部门上报了此事。不久文物专家赶到现场进行勘测调查,现场一共发现了一百三十具骸骨,这些骸骨身上大多有青铜箭头或者被刀剑劈砍过的痕迹。有六十具是缺少头骨或者躯干的,还有十四具是被钝器或石头杀死。
经过多番的鉴定,专家们认为这些骸骨是当年在长平之战被白起坑杀的赵军,考古专家感到奇怪的是,130具尸骨中只有一具可能是被活埋的而已。
另外专家还发现,长平之战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埋葬尸骨的泥土厚度只有一尺多,如此薄薄的土层根本是不能活埋一个人的。因此有专家说到:到了今天我才知道,40万赵兵不是被白起活埋的。
为什么专家会有这样的感叹呢?原来在过去,史学专家往往将“坑杀”解释为“活埋”,但实际却不是这样。春秋战国时代,交战的双方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那就是堆京观。京观也被称为京冢,就是一个庞大的尸体堆。战胜方将战败方死去的士兵尸体堆积在道路两侧,覆盖土壤,形成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形的土墩,这就是京观。这种为了炫耀战功、威慑敌人的方式,在后来也被称为阬杀。
坑杀是将敌人活埋,而阬杀是杀死敌人再埋,这完全是两个概念的。从后来对战场遗址的发掘来看,白起被后世人误认为是将40万赵军活埋,其实是错误的,白起其实是用了阬杀的方式。饿了46天的赵军,面对秦军凶狠的屠杀,根本是无力反抗的。虽说后世的人误会了白起是坑杀方式,但是无可否认的是,白起带领的秦军的确是杀害了40万赵军士兵。估计当时的场景已经是血流成河了吧,这个场面也是恐怖惊人的。
后来考古专家学者对长平之战的遗址不再进行发掘研究,也让两千多年前的40万赵军亡灵得以安息。[玫瑰][玫瑰][玫瑰]@班主任-与同妈妈 @本周执勤-刘明达妈妈
@本周执勤-刘明达妈妈 本周反馈:徐艺菲妈妈反馈《三国演义》:精通儒家经典,而且通晓数学、天文。早年赶赴关中,师从全国最著名的经学大师马融。三年未见马融,终因一天文学难题从众弟子中脱颖而出。七年学成,郑玄回乡。独创新学派:郑学。教授弟子数万,为中国经学的传播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晚年郑学著《戒子益恩书》,实际就是写个独生儿子郑子益的家书。孔融任北海相期间,让高密设立一乡:郑公乡。 如今,郑玄墓与郑公祠,都在郑公街道,是省级重点文物古迹保护区。当地设有郑公小学,而在高密市区,则设有以郑玄的字命名的“康成中学”和“康成大街”。
徐艺菲妈妈对杜伊祺妈妈反馈《千字文》的回应:[玫瑰][玫瑰][玫瑰]武安君是古代封号名,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最早出自西周,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
武安君代表人物有白起、李牧、项燕、苏秦等,最出名的就是白起和李牧。
白起天性善用兵,秦惠文王时,为赢驷所识,入伍为士卒,自此身经百战,战争实践中,白起渐渐对兵事炉火纯青,用兵如神,列国将士闻其名胆破,被封武安君。一生经历无数战斗,从没打过败仗,号称战神。
《正义》说他获武安封号的原因是:“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玫瑰][玫瑰][玫瑰]@杜伊祺-主播-13G-保定-棠棠 @本周执勤-刘明达妈妈
反馈互评:@美龄妈妈-听众-G2006上-夏洛特 喜欢你的“诗书优游之水煮三国论美国总统”![强][强][鼓掌][鼓掌]期待下集哈。[勾引][勾引]我读美国史,最感慨的是以乔治华盛顿为代表的第一代美国领导人尤其是华盛顿本人,真正体现了孔子所说的“仁”的境界。清教徒的恪守清规戒律和儒家的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文化非一,实质有同。我常常感慨,古典东西方文化,是从山的两面去攀登同一座高峰。毕竟同为人类,有着终极的共同追求……
@本周执勤-刘明达妈妈 @子慕妈妈-议事组-G2005下-北京 反馈互评:我与孩子听了本周百合与妈妈的《三国演义》反馈,百合与上次发烧反馈的精神状态迥然不同,百合与妈妈的互动和探讨极其舒展,同道的氛围中母女间精神的流动让人羡慕,同时再次被与同的朗读和关于陈琳、关于著名檄文、关于广陵等等知识点所折服,也引起了我对建安七子和《典论》的兴趣,所以我补充一点知识:曹丕(187~226)即魏文帝,他少有逸才,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曹操去世后,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典论•论文》是《典论》中的一篇。《典论》一书,二十篇,所谓《典论》在当时被视为规范文人言行的法典。《典论•论文》全文虽然仅有六百余字,但所论及的内容就已涉及到了文学批评的态度,文体风格特征的区别,作家的才性与作品风格以及文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建安以前,文学受经学束缚,少有独立地位,而《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文中评论建安七子: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曹丕在“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两者之间体现了文学的功利目的和审美的的历史统一。《典论 论文》确乎是建安时代的文学精神的宣言书,成为建安时代文学自觉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自觉的端倪,《典论•论文》在中国文论史上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
蜜儿爸爸:@班主任-与同妈妈 以下是个人理解!
【知史】知道基本历史知识
【感史】对历史情节感同身受、身临其境,有历史代入感
【疑史】对历史事实和细节提出质疑
【论史】对历史事实、历史人物等都有自己的独特观点
【鉴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和历史智慧,运用在大至治国理政,小至修身齐家等方面。
反馈互评:涂老师讲的故事就是《声律启蒙》中最感人的典故——智伯恩深,国土吞变形之炭。春秋时期晋国人豫让,屡不得志,投靠智伯后,受到重视。后来智伯被仇家赵襄子所杀,赵襄子还拿他的头骨拿来当酒杯。豫让非常愤怒,豫让决定为亦主亦友的智伯报此大仇。豫让先是改变姓名,冒充罪犯,混进宫廷,企图藉借整修厕所之机,用匕首刺杀赵襄子。结果未遂。赵襄子考虑到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豫让仍不死心,不惜以身涂抹油漆变相、口吞煤炭变声来乔装自己,找机会报仇。机会来了,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经过的时候刺杀他。没曾想赵襄子的马却突然惊跳起来,使得豫让的计划又再次失败。豫让自知此劫难逃,便恳求赵襄子:“希望你能让我完成最后一个心愿:把你的衣服脱下来,让我刺穿;这样,即使我死了,也不会有遗憾。”赵襄子答应了他,豫让拔剑,在赵襄子的衣服上连刺了三次,然后就自杀了。这也就是非常出名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荣”的出处了。感谢涂老师的分享![抱拳]
@上周执勤-蜜尔爸爸-听众-G2013下 也非常感谢您分享的真知灼见:【尽信书不如无书。现代人著史有很多先天不足,远不能和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相比。尤其是近现代史有很多研究禁地,很敏感!同样一个历史事件,不同党派都在拼命争取对它的话语解释权,表面看是历史,其实是政治!】[强][强][抱拳][抱拳]
其实古代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是越早的年代,大一统专制对人心的控制力会越弱一些,那些真正高贵的灵魂和智慧的头脑相对来说有比后世大的存在空间。读《春秋》和《史记》,常常会无比感叹史家对于自己精神使命的坚持!
另外,我还有一个很强烈的体会,读史的时候,我们离最原始的历史资料越远,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变形就越大。但普通人谁有能力去解读那些浩若烟海的原始资料呢?历史人物那些枯燥的表章奏议以及考古发掘的简牍和器物铭文又有几个人能耐下心来去读、能读得懂呢?
还有,同样是古代,既使开明如宋朝,一个王安石变法的种种原始历史资料记录,就给人留下重重谜团。更不用说明清的极端专制集权和极其残酷的文字狱之下,那些原始历史记录都不知道是经过了几重粉饰的,更何况我们通过第N手别人的解读所了解的历史……
所以,我特别佩服古人的这一智慧:经子通,读诸史。
没有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千锤百炼的尺子做参照,很多时候读史会徒增迷惑。
家长育儿心得分享及互动
大家好!本周由我来分享育儿经验。说实话,从上周接到这个“任务”开始,我就开始紧张,一直都在想,却不知道该怎么说,无从下手。群里的各位家长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大家的育儿经验也给了我特别大的启发,让我在陪孩子一起长大的过程中,有了更明确的想法和目标。为了能完成这项任务,这几天我仔细的回顾了一下孩子的成长之路,可能做得不错的也就这两点了。
1、阅读习惯
我们从禹铖很小的时候,就着重培养他的阅读习惯,他自己可以安静地看几个小时的书,现在他一有时间或是无聊的时候,就会拿起书来,做一个书虫。
2、有耐力
孩子从小到现在,学习了跆拳道,围棋,琵琶,每做一件事,一旦选择了,决定要做了,不管是哭着,还是笑着,都必须坚持下来。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选择的路,哭着也得走完”。
由于水平有限,有词不达意的地方,请大家包含。
@班主任-与同妈妈 记得前年跟妹妹讲她外公,他为人太尽心尽力,吃了极大的亏。妹妹回一句,妈妈,人好,也要有锋芒,one can be kind,but please have an 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