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刘禅 (黄逸扬)
2019-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创由心
刘禅的愚笨是出了名的。但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或者说他不是愚蠢,只是善良。
幼年的刘禅生活在战火之中。赵云在长坂坡抱着他七进七出。后来在刘备逃离时与家人失散。辗转流离多地才最终与刘备团聚。那段颠沛流离让他明白国家安宁百姓安康的重要性,以至于影响他大度仁慈的性格。
当年刘备入西川下益州,攻打成都城时。刘璋的手下劝说主公坚守。刘璋却不忍看到城中百姓受战乱之苦。后来刘禅掌权时成都再次被围,刘禅之子也劝他坚守。刘禅斥责到:“汝欲令满城流血耶?”
他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好君主,面对力争到底和保全百姓两个选择。他毫不犹豫的站在了百姓的这一边。这看似是一个守城者的失败,但这才是一个君王的高明选择。
刘备在白帝城,临终之前托孤诸葛亮,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更是把刘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刘备特意叮嘱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在诸葛亮北伐时,刘禅意识到兵力悬殊,但又不好意思阻止,只好委婉的劝说:“坐未安席,今有欲北伐,恐劳神思。”诸葛亮执意北伐,刘禅也只好全力支持。知道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即停止了北伐这项劳民伤财,没有意义的行动。
尽管刘禅对诸葛亮有诸多不满,但还是做到了“事之如父”。在诸葛亮大权在握的时候,也确实没有发生群臣反目争权夺利的事情。或许刘禅真的认为诸葛亮当权可以帮助自己安稳国家,所以暂时委屈自己。又或许刘禅认为君臣争霸,只会让国家变得更加混乱,所以忍气吞声。
不管怎么样,刘禅内心对百姓的仁慈处处影响着他的的决策和行为。国家和百姓的安宁是他的底线。国家和百姓的富强是他的目标。这才是一代明君应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