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读国学经典国学与传统文化

《道德经》学习第三十一天

2019-07-09  本文已影响5人  快乐大拙
《道德经》学习第三十一天

今日学习第44章“名与身孰亲”。这一章讲对虚名和身外之物,要止于一个合理的度,才不会导致屈辱,才不会有危险,才可能长生久视。

【正文】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直译】

名声和身体,哪一个对你更亲近?

身体和货物,哪一个对你更贵重?

得到和失去,哪一个对你更危害?

甚爱名声货物,必然会消耗很大

收藏货物很多,必然会损失惨重

所以

知道满足,就不会有屈辱

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就能做到长生久视

【我所悟】

名与利的得与失,对于世人来说,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本身并没有对错好坏,但是,如果对这些东西过分地看重,就必然费心耗神,损福折寿。老子给出的治疗的方法是知足与知止。 知足则欲寡,知止则心安,欲寡心安,可以与道相伴,久久长远。

【本章作业】

1、请用2-4个字,描述本章的主题:知足

2、已手抄一遍本章

3、为什么是知足?而不是知手?这里“足”是满足的意思,不是手足的足。

4、知止不殆,止于何处?:适可而止。

5、得与亡孰病。得什么?亡什么?:得是得到,亡是失去。

6、字的解释:

①辱:屈辱;②止:停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