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旅行·在路上教育

【行者随笔53】西澳见闻与思考(上)

2018-11-27  本文已影响392人  云岗行者

一  奇葩的小学生活动课

西澳遍布巨大的草坪(作者摄)

住处不远,有一个巨大的绿荫场,其面积有四五个足球场地那么大。草坪郁郁葱葱,十分平整、鲜亮,时常有开着专业机械车辆的工人定点做清洁、护养、消毒和剪裁。这片绿地既是一个公共运动区域,也是紧邻着的一所小学的专门活动操场。

多年习惯晨炼的我,每一天起床后,都在此地度过一两个小时。不仅如此,平时的风清日丽时,也愿意在树荫下读书、或者用手机拍照眼里的景致。那时候坐在简易的帆布椅子上,眼里的鸟啊、树啊,还有蓝天白云,常常泛起很惬意的内心感受。

在这里,也能遇到一些青少年的体育赛事,让我挺开眼、开心,比如说周末的橄榄球和棒球比赛,在国内从来没有亲眼目睹过,其激烈和精彩的细节,虽不能同频道的融入其乐,但还是能从整齐的着装、激烈的动作和紧张的态度上感觉出,运动场上的每一个人,的确都是动真格的,非常认真地投入其中。

在此地已经游走了几周,很多情景相似、多有重复,渐渐也地有了些许“审美疲劳”,细细回味,却唯有一件事,过去了多日,依然令我放不下,在心里反复思考,而且,至今尚未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明确答案。

临时水上乐园(作者摄)

那一天晌午,一人踱步在草坪,见把角处兀立起一个临时的滑水游乐场。灿烂的阳光下,孩子们在老师的陪伴中,一批一批从上到下,欢快地进行水中滑梯游戏。而不远处,另有一帮子师生,在有矗立着一排木竿子的草地上热火朝天地嬉笑打闹着。

走过去,见有的孩子们排队用手中的塑料滋水枪往竿子上悬挂的照片“射击”,还有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往照片上投掷玩具橡胶炸弹。

我开始以为照片中的人都是历史上人所共知的坏蛋,走近了一看,吃惊不小,原来都是当代中青年女性。看着现场热烈的、又有几分胡闹的气氛,我猜到了几分,这些照片中的恐怕都是小朋友们各自的班主任老师。

让我更是大为吃惊的是,现场的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女老师,就是照片里其中的人物之一,看着孩子们往她的脸上喷水、“扔炸弹”,她好像还挺开心,一点儿不愠怒,只是嘻嘻哈哈、虚张声势地连声喊着:“Not  on my face!”(不要对着我的脸! )

游戏中的小学生(作者摄)

这个把自己的老师当靶子的场面,已经过去多日了,在我脑海里一直影影绰绰的出现,也真想找个懂行的当地人问问,这到底是怎么个说道?

其中,难道隐藏着什么深远的教育喻义吗?

终于,找到一个明白人。

她是我上课的英文老师,六十岁左右,一头白金发,胖胖的身材和胖胖的脸蛋儿,总是微笑着,对人无论是谁,都相当和善。她自我介绍时说,退休之前,曾经是多年的小学校长。

对我的问题,她的回答特别简单:"Just  for fun  (好玩儿)”!  即使是旁边有位同学认真地反复翻译解读,我还是不敢相信和认可这个直白的答案。我随即跟老师沟通说,在职场培训中,有一种减压活动,即把自己的老板(或者其顶头上司的其他人)的头像画出,然后针对其连比划带言语地发泄一痛儿。这即是大陆中国从西方引入的、曾经流行的所谓“情绪发泄”的职场经理人减压培训。

但人家老师听明白了我的意思后,却夸张地连连摇头,一连声地重复着那句“好玩儿”的话,整个态度简直就是提示我:你这个中国人,想多了!

游戏中的小学生(作者摄)

身边的成人们,大都是从小学生一路走过来的,还有中学、大学,甚至是研究生,后来我们又大多依次成为了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父母。上述目睹的南半球式的小学生课堂教育之优劣,好与不好,作为一名走马观花的看客,尚不能輕下结论,但是,我却明确地意识到,这与我们中华文化传统的“尊师重道”价值观不尽相同,至少是在形式上大大挑战了我个人的教育观和尊卑观。

二,迥异的《小学生守则》

多年前,师大学友在黄山游学时,曾经由我给大家分享了一堂《领导力课程》。记得内中举了中、美和英三国小学生的守则。作为讲师,我当众表达的观点也引起在场师生的共鸣。其实,这是一个普遍关注的话题。近日看见朋友圈里好友的文章,也是有良师益友在认真讨论这个例子。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文化里都有自己主张和坚守的教育理念和底线,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但是,教育和培训应该有一个遵循的共通之处,就是要因才施教,即针对不同的对象之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否则,就是对牛弹琴!

倘若换个位置思维,作为教育的主动方,不问青红皂白的施教,其实也就成了“牛弹琴”,肯定不靠谱,也好听不了。简言之,这样做,效果一定不佳,定会失却主观努力的功用的。

比赛中(作者摄)

于斯处,把这中、英两国小学生守则重新拿出来晒晒,讨论一番,也许能使有心教育的人体会出来,哪些内容更符合孩子的特点,可以对思考上面的例子之究竟,有所帮助。

其一,《中国小学生守则》:

1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 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 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 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 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 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 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 热爱大自然,爱护自然环境。

其二,《英国小学生守则》:

1 平安成长比成功重要。

2 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3 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4 小秘密告诉妈妈。

5 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 不与陌生人说话。

7 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8 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9 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10 坏人可以骗。

仅仅从两个守则中,就可以看出端倪,西方对小学生的教育落脚点比较着眼于人之本体的关怀,体现出对个体生命的一种尊重,就好像慈母搂着小朋友在低声细语讲道理;而中国教育小学生则对人之外的“高大上”目标的要求色彩浓厚一些,而对于针对孩子本身成长阶段的实用性欠缺,给人的距离感强,居高临下,就像是严父教子。

其实,仔细想想,以我们的其中几个条目给成年人做守则,可能都难以做到,对于孩子就更不用想了。所以,根本做不到的要求,就会高高挂起,就会是一纸空文,孩子从小到大,习惯于面对自己根本做不到、也不想去做的条文成长,皮毛离体,会是个啥效果,不难预料。

中场休息(作者摄)

曾经与当地人有机会就教育问题私下交流。他们坦诚地说,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的教育,也会使孩子在青春期独立意识特别强烈,尤其是进入叛逆期,如果学校和家庭不能妥善引导,极容易出现问题。在当地高中时有女孩子怀孕、男孩子吸毒等状况出现,而且有增长之态势。

对比一下,据我所知,在中国少年吸毒数量,还是可以抑制的,其他的极端问题,也是有所轨控。总体上,社会中对于下一代的教育,还是以“紧张、严肃”为主要的范式,而“团结、活泼”恐怕属于次要的现象。

这些讨论,使我陷入沉思,到底是封闭式教育好,还是开放式教育好呢?

这个问题,其实也许是个伪命题。一个严父,一个慈母,哪个也不可或缺。如果你非得问孩子,你喜欢谁呢?进一步说,难道他或者她喜欢与否,就规定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了吗?

我看,不一定,也不应该。

比如说,从人类的天性上着眼,某一类人就是比较内向、不合群、不适于集体生活,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的庞大独生子群体里,这个特点极为突出——自我中心膨胀,排他性明显。他们其中有的人尤其不喜欢集体项目的游戏和远动。那么,针对这些孩子,就得想方设法地创造机会,让之融入人群中、加入团队里,学会谦让、包容和协作,让之明白他人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珍惜与别人的友情,尊重别人的价值。如果孩子拒绝改变自己,就不应该纵容,要明确无误地告诉他或她,这是必须的,没得商量!

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严父与慈母教育下一代的话题,也有极其珍贵的范例,尤其是有一列伟大的母亲,既当严父又当慈母,成为榜样和楷模立在我们历史的视野里。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还有,佛教禅宗的五祖弘忍和六祖慧能,都是少年时代长期在母亲一个人抚养教育成长起来的巨人。

今天,中国要与世界接轨、环球同步,断不可以自废武功,截断自己的优秀教育文化传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邓大人语),也许应该站稳脚跟,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

的确,这个话题的讨论和思考,远远还没有完结。

作者于大草坪

师大铁陀写于2018年11月27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