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五届征文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事在人为一、江南的信
“小姐,你的信。”
彼时,菱正在美人榻上小憩。
听到这个消息,连菱脸上露出明亮的笑容,立马起身。
美人榻瞬间变得孤孤零零,摇摇晃晃,吱吱呀呀。
“信呢?快拿给我。”
连菱欣喜地接过信,走到书案前,坐下来,小心地拆信。
看到那偏黄信纸的一角,她的心突然悬了起来。
连菱小心翼翼展开了信,一字一句的读起来。
读完后,连菱开心极了,张培这次真的要回来了,她真的好想快点见到张培啊。
她马上吩咐道:“你去打听一下丞相的行程,我想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她打发走了阿荷,思绪不由自主想到了从前。
二、回忆与桃树
她和张培结识于很久以前,她是吏部侍郎的女儿,而张培则是丞相的长子。
她的五岁生辰那天,父亲宴请了好多宾客,其中就有张培。
那时,父亲连煜和众人在宴会上言笑晏晏,彼时不谈论朝堂政事,只聊些家常琐碎。
说着说着,自然少不了小寿星——连菱。
连煜道:“一转眼,连菱就五岁了,不知道还能她留在家里几年?”
丞相笑道:“从前你说是女孩或男孩都无妨,如今倒是有些伤情了。”
菱听到父亲谈到自己,她不想看到父亲遗憾的表情,便道:“我当然会一直陪着您啦。”
菱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愿意,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和家人分开。
连煜抚摸她的头发,问道:“今天的头发谁盘的?”
“阿荷。”
“你也要学会自己盘发呀,不要偷懒,菱。”父亲其实很矛盾,一方面怕菱长不大,一方面又担心菱成长的太快,但是菱比同龄的人确实要天真烂漫些。
“哎呀,总会学会的。”菱嘴里咬着桂花糕,手里还捧着梅子酒。
连煜看她那副样子,只是摇摇头。
丞相看了,倒是好笑,“你这孩子,和我家那孩子截然不同。”
这下,连菱倒是提了精神,她竖起耳朵听。
连煜道:“你是说张培?我虽然见他不多,但却觉得他是个很不错的孩子,到哪去都不失体面”,他接着看了连菱一眼,“不像我家这个,站没站相,坐没坐样。”
连菱听见了却不做反应,好似没听见一般,继续专注地吃。
听到赞美的话,丞相自然高兴,但还是谦虚道:“哪有你说的那样好?那小子,一天到晚沉闷闷的,现在又不知道跑哪去了。”
连菱想,她现在不想呆在宴会上了,好羡慕丞相家的张培啊,她也想溜出去。
说干就干,她趁着连煜不注意,悄悄出去了。
“还是外面好玩啊!”连菱感叹,小手一会儿摸摸花,一会儿摸摸树。
不对,这树丫怎么这么弯?
一抬头,连菱便看见树上的少年。
他眼神看向别处,好像是很远的地方,双腿稳妥妥地放在树干上,挺拔的后背轻轻依着大树,好像在沉思什么。
他一身黑衣,阳光透过树叶撒下,他却仿佛恨不得与沉默的大树融为一体,极其安静。
“喂,你是谁?”
张培没想到自己会被人打扰,但他却没有不悦,他看去,原来是个小姑娘。
“你怎么不说话?”
连菱脑袋瓜灵光一闪,突然有一个绝妙的想法,她道:“这是我家的大树,你知道吗?而且这还是我最喜欢的桃树,你不能随随便便爬上去。”
还没等张培回答,她又道:“我也可以原谅你,但是你要教我爬树,我也想坐树上。”
说完,连菱自己倒是乐呵了,眼巴巴的看着张培。
这点小聪明,自然没有逃过张培的眼睛。
张培想,这小姑娘倒是有些霸道,颇有“此树是我栽”的不讲理。
“你说你喜欢这颗树,你都为它做了什么呢?”
连菱想了想,自己没有施肥浇水,也没有修剪枝丫,但是自己确实喜欢它呀。
“我虽然没做过什么,但是我确实很喜欢这棵树,我现在年纪小,等我长大了我就会了。”
听到连菱的回答,张培觉得,她的思路还挺清晰,但是看着她圆圆的脸庞,他难得起了想要一争到底的想法。
“可是你现在不是什么都没做?你说喜欢也不过是停留在表面,我只不过爬上了树,又没有伤害它,你为何非要让我教你爬树?”
张培如此不配合,连菱嘴角一撇,有些难过,难道自己真的就是他说的那样吗?
沉浸在情绪的她,没有注意到少年一跃,轻轻下来了。
等到她反应过来时,才发现自己被少年抱起来放在了树干上。
这么高的树,对于连菱说有些难,对于张培却很容易。
她没有想到自己这么轻易的坐到树上,呆呆道:“你怎么反悔了?”
张培说:“我没有反悔。”
一片粉色桃花瓣落下,在空中舞出绝美的弧度,最后躺在了张培肩头,安安静静,仿佛命运一般。
阳光映照在他脸上,连菱才注意到,他是笑着的。
原来,他还是笑起来这么好看。
后来她想,他确实没有反悔,因为他没有教会自己怕爬树。
三、归来与误会
当连菱得知明天张培就会抵达京城时,她倒是有些措手不及。
怎么这么快?她还什么都没有准备好。
她在房间里转过来转过去,是不是应该准备一件见面礼呢?可是又会不会显得太生疏?
思前想后,连菱想,自己好像知道送什么了。
张培随着父亲从江南回来那天,并不是一个人。
这点,连菱见到了张培才知道。
她手里拿着一个纸包,那是她打算送给张培的。
此时连菱站在丞相府邸的附近的茶楼,也是张培回家的必经之路。
她耐心地等着,时不时张望。
她看见一辆马车停在了丞相府门口,连菱眼睛一辆,准备去找张培。
她知道自己确实心急了些,但是她确实有重要的东西想交给张培。
可是,有什么东西就像开关一样,顿时让连菱停住了脚步。
她,是谁?
连菱远远地看见张培扶着一个姑娘下了马车,她一时间忘记了要去找张培。
但是她很快镇定下来了,她与他青梅竹马,更是京城传闻中的天造地设,刚才一定是她想错了。
这样想着,她才慌慌张张走出了茶楼。
等到她赶到时,小厮正要关门,却被张培喊住了。
她与他隔着一道门,彼此对视了一眼。
张培对身边的女子道:“稍等我一下。”
他走了出来,步履有些匆忙。
连菱悄悄咽下苦涩,扬起笑脸,“欢迎回来呀。”
张培却默了片刻,才道:“谢谢。”
连菱把双手背在身后,道:“谢什么!这些年你在江南怎么样?”
张培没有回答。
“你,在信里没有说她的事。”连菱最终忍不住问。
他们都知道,那个她是谁。
“对不起。”
连菱道:“哎呀,你今天怎么这么严肃。”
连菱不知道,她的声音是有些颤抖的。
张培岂能感受不到连菱的破碎的情绪,只是他却不能做出任何安慰。
“那你先回去吧,有时间了咱们再见。”连菱道。
张培深深看了连菱一眼,眼中的情绪流淌,只是低着头的连菱没有看见。
等到张培走了,连菱才失魂落魄地走回了家。
到了家中,连菱看着自己备好的礼物,只觉得讽刺。
她打开纸包,拿出里面红色的桃子,一口咬下,露出里面多汁的果肉。
四、当年的娃娃亲
随着连菱长大,她出落成了一个在京城数一数二的美人,求娶她的人从城南排到城西,当然也都是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
但是,这些人都别连煜拒绝了。
一是他不想看到女儿出嫁这么早,二是近来他发现连菱和丞相家的孩子走得有些近。
“爹,我出去玩了。”
“回来!又去找他?”连煜板着长脸,这丫头,不知道还以为张培才是她的亲人。
连菱做个鬼脸,连蹦带跳地走远了。
连煜感叹,真是女大不中留啊。
张培这些年心里一直有个结。
张培的母亲虽然是丞相夫人,但是丞相心中却爱着别的女人。
这些事,长大后张培才有所感受。
他经常看看母亲一个人痴痴地守候,他不明白,既然父亲不爱母亲,又为何要生下他。
后来,丞相提给那个风尘女子赎了身,让她在丞相府做舞姬,地位虽然不高,但是丞相对舞姬的重视,从那些赏赐的金银珠宝里就能看出来。
母亲在张培四岁那年,突然生了一场大病,终日咳嗽,请了医师不不见好,没几天就去了。
后来,张培常常想,如果父亲能够多爱母亲一点点,多关心母亲一点点,母亲是不是也能长命百岁。
所以,张培越来越孤僻,他很少与丞相交谈,虽然丞相很器重他,但是他们之间总有一道无形的墙。
可是,张培没想到会遇到连菱。
第一次见到她,她穿着红色喜庆的衣服,他一眼认出来她就是吏部侍郎的女儿,圆嘟嘟的小脸。
他很少去跟别人交谈,可连菱就像是只雀儿,经常来找他,在他耳朵旁边碎碎念。
她常常说:“张培,你怎么都不笑啊,天天苦着脸。”
直到后来,她知道了他的一些事情,就再也没有说过让他笑那样的话了。
相反地,她来找他的次数越来多,身边一同学习的同窗,都很羡慕他,甚至还有嫉妒他的。
当年,他与他确实是京城的佳话,郎才女貌的话连路边的小孩都会说几句。
再后来,他好像也适应了她的存在,对于那些赞美的话,他也选择了接受。
只是,丞相给了他当头一棒。
“我早早为你安排了婚事,你不要再和走连菱太近了。”
张培反击,“你凭什么做我的主?”
这个人压抑了母亲的一生,现在却还要来管他,真是做梦。
丞相叹了口气,道:“我知道你对当年的事对我有看法,我自知对不住你母亲,这件婚事也是我深思熟虑的,算我补偿你的。”
“我准备去江南,你母亲的故乡,你去不去?”丞相看着他。
张培沉默一会儿,想到了已逝的母亲,答应了。
后来,他与连菱说,自己要去江南一趟,不过他会给她写信的。
对于婚姻的事,他只字不提。
连菱有些失落,不过听到可以写信,就开心了起来。
张培看着连菱,她总是这么信任他说的话,真是傻得可爱。
想到要分别这么久,张培也突然有些难过,他的表情却很平静,他不想影响到连菱的笑容,如果可以,他也想一直陪着连菱。
只是他好像没有主动的机会了,临走前,连菱还来为他送行,说等他回来一起去她家看桃树。
他听见自己说“好”。
等到了江南,父亲果然一改往日的作风,倒是伤感起来,说自己与母亲就是在江南认识的,讲述时他的眼中噙着泪。
张培看着父亲的白发,默不作声。
“你去看看蓉儿吧,她是当年我和你母亲为你定下的娃娃亲,也是你的表妹。”丞相继续道:“也算是完成你母亲的遗愿了。”
说着,他从怀里拿出一张卷轴,说是当年的信物。
张培迟了很久,才接过卷轴,心里沉甸甸的。
卷轴上,尾处写着母亲的名字,他突然想起来,小时候母亲一直说,他长大了要去江南一趟,去找他的表妹。
他和父亲去到蓉儿家里那天,蓉儿正在烧火做饭,看到他们到来,吃了一惊。
问清楚了原由,她似乎才反应过来,自己小时候和别人立过娃娃亲。
丞相建议她和他们一起去京城,并且表达了这些年不管不问的歉意。
蓉儿想了想,也不想错过这桩婚姻,再加上家里人的支持,她就同意了。
张培随着父亲又在江南游离了半年,他们才回去,并且多了一个蓉儿。
五、结局的前奏
连菱最近有些郁郁寡欢,如同霜打的茄子。
连煜看出她的不对劲,便知道定与张培有关,但是孩子的事,他也不好插手,便让阿莲多陪陪连菱。
阿莲建议道:“小姐,咱去寺庙吧。”
“去干什么?”
“听说寺庙挺灵的。”
不知想到了什么,连菱答应了。
两人到了寺庙,才发现今天寺庙的人特别多。
她们走到一处,很多人在把自己的祈福木牌绑在悬绳上。
连菱来了兴趣,她向先生讨要了笔,写下了自己的愿望。
绑在绳子上后,连菱便拉着阿莲离开了。
她走后,张培才走了过来。
他抚摸着木牌,却不知道哪一个才是她写的。
身边的蓉儿跟了过来,“既然喜欢,为什么要选择伤害呢?”
张培愣了愣,忽然想到了连菱的那天破碎的声音。
他好像突然醒悟了什么,来不及道谢,急忙追了出去。
身后的蓉儿笑了笑,真是当局者迷。
不过自己幸好还没有喜欢上这个少年,不然怎样都不会选择放手了吧
张培穿过人潮,却没有见到连菱的影子,他继续找,这一次,他会抓牢她的。
可是,追到了寺庙门口,他并没有看见连菱,他自嘲一声,有些失魂地站在门口。
“张培,你怎么在这?”
张培回头,正是连菱,真是一眼千年。她一身黄色薄裙,整个人沐浴在阳光中。
张培一步步走向连菱,然后停下。
“连菱,我们成亲吧!”
连菱笑了笑,泪水突然涌现,在眼里折射出光芒,她说:“好呀。”
六、后续
成婚那天,丞相和吏部侍郎齐聚一堂,连煜感叹,自己的女儿终究还是被好友挖走了。
酒桌上,丞相道:“这小子,可算是成气一回,这些年一直不像样。”
他又自顾自道,“他说要与连菱成亲,我还问他,他母亲的遗愿怎么办?你猜他怎么说,他说让过去的事过去,让没来到的到来。”
连煜饮了口酒,道:“岁月有情,岁月有情啊。”
丞相只笑不答,难道豪迈道:“再来一杯!”
又是一年春,张培和连菱坐在院中,连菱正在缝补衣服。
张培突然问,那天她木牌上写了什么。
连菱停下手里的活,嬉皮一笑,尽显少女容色,道:“小秘密。”
张培也不再追问,只是看着院中的成片的桃林,心中仿佛也开满了花。
他问:“还想学爬树吗?”
恍若回到了小时候,连菱道:“不反悔?”
张培看着无边无际的粉色桃林,道:“永不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