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点赞汇总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迟到千年C

11| 培养孩子责任感的两张清单

2023-07-13  本文已影响0人  迟到千年C

11| 培养孩子责任感的两张清单

迟到千年/2023.7.13

最近几日,我们对门邻居家Yi Fan哥哥的幼升小,并未如愿以偿地被他们所期望入学的小学录取,因为赶上了生源高峰期,只能够接受调剂派位到其他学校的结果。由此事触发了贾董的许多感慨,并再一次地提到了一位同事的侄女学习和生活非常自律,学习成绩很好,完全不用她姐姐操心。

似乎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大多数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是靠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不需要父母操心,父母需要做的是提供后盾资源和支持。

然而,也经常听到一些同事抱怨自己的孩子,孩子别说自律了,父母天天跟在屁股后面推着都推不动。从早上催促起床、催促吃饭、到晚上催促盯着写作业,没有一件事情孩子会主动去做,做父母的已经做到了无微不至保姆级别的贴身服务了,却还总是被老师批评,因为孩子从来不记老师在学校交代的事情,不是忘了布置的作业,就是没准备要带去学校资料,等等。

其实,从这两个例子似乎都能够看出一些相同之处,又或者可以说是截然不同之处,那便是父母对于孩子的信任程度、给孩子赋权的程度、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任的程度、父母敢于放手的程度。

前面提到的同事侄女的学习不让她父母操心,说明孩子的父母充分地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任,充分赋予孩子自主管理自己一些事务的权利,并充分信任孩子能够做到,并在能力范围内给予孩子充足的资源和支持。

后面的例子中让父母最大的苦恼就是孩子缺乏责任心,意识不到什么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咋一看似乎的确是孩子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却发现了其中的端倪,以及导致孩子如此缺乏责任心的根源,因为孩子的父母管得太多,导致孩子不知道自己应该做负责任的事情的边界,所以孩子自然无法认清自己的责任范围。

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按时完成作业、准备需要带到学校的各种资料是孩子的责任,思考如何让孩子认识和界定清楚自己负责任的事情,培养自律能力才是父母应该关注的课题。

当然,我觉得上述这个案例是个典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的例子,即因为孩子学习自主性强,所以父母不需要操心太多、管得太多,但并不能够证明只要父母管得不多、少操点心就一定能够让孩子学习自主性强。道理相通,但却需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在没有看过付立平老师的《给孩子五顶学习帽》一书之前,我并没有系统地学习和思考过有什么方法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律能力,所以的认知都只是停留在玩子的个别实战经验上。

玩子还小,暂时还不涉及到学习之类的事情,但从小我就有意识地让他培养一些自己管理自己的自主性能力,从一些他自己感兴趣的小事入手做起,比如看电子产品(视频或电视动画片)、吃零食。

这两件小事都是他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他有强烈的意愿想做这些事情,但站在我和贾董的立场,我俩并不反对做这些事情,但却觉得有必要控制时间和量。

于是,在做这些事情之前,我们首先做的是与玩子平等地沟通商讨,看电视或吃薯片他有什么想法,每次他想看多长时间或几集,吃薯片每次打算吃几片?只要他自己的想法逻辑合理,且并不过分,比如他希望每天看三集动画片或不超过二十分钟,每天吃三片薯片,我俩都表达支持和认同他的想法,然后与他正式达成约定。

之后便让他自主性地去做这些事情,比如每天他都会找爷爷奶奶给他打开电视播放动画片,每天下午放学回来第一件事情是拿出柜子里的薯片拿出三片津津有味吃起来。

在孩子刚开始按照约定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无法达成是正常的表现,当孩子做到了按照约定行事,做到了“说到做到”,我们需要及时地看到并表扬孩子的行为,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我可以自己做好某些事)和愉悦感(我做得很好,所以很开心)。

如果刚开始时,孩子故意地耍赖不按照约定行事,那就需要想办法先暂时终止做这件事情,即便孩子哭闹起来,也不能够轻易妥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原则和决心。等到日后择机重新讨论并约定。

另外,在让孩子做到“说到做到”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是我们父母一定要先行做到“说到做到”。

平时,玩子的一些日常小事中,他基本上都能够做到“说到做到”,比如每天看电视看了三集之后主动就让爷爷奶奶关掉电视了,每天吃薯片拿了三片之后就将薯片盒子盖上放进柜子里了,等等。

我知道让玩子对这些小事做到了“说到做到”并不等同于培养了玩子的责任感,让他养成了自律。但我觉得这是基础,这种方式或许可以持续地应用下去。

读了付立平老师的《给孩子五顶学习帽》一书之后,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有了一些新的认知,或许在未来培养玩子的责任感,让他养成自律,拥有学习主动性有着莫大的帮助。

老师讲到了一直处于他律状态下的孩子,很难区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对应负的责任也无法形成明确的认知,又如何能够从他律转变为自律呢?父母要让孩子变得自律,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让孩子树立责任感,首先就要帮助孩子划分界限,帮助他们区分哪些事情是她们必须负责的、哪些事情是他们可以选择的。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可以从“想做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张清单入手。

“想做清单”不是父母想要孩子去做的事情,而是孩子出于自身意愿特别想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决定他想要做的事,父母需要做的仅是在经过孩子同意后让这张清单更完整,更有实施价值。通过这张想做清单,孩子会体验到成就感(我可以自己做好某些事)和愉悦感(我做得很好,所以很开心)。

“责任清单”,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商定后来制定,责任清单里的事情,由孩子自主完成,当孩子确实有需要时,才能来求助父母,而且孩子在求助时需要说明清楚:为什么需要父母帮忙?需要父母做哪些具体的事情?自己能做到哪一步?

责任清单是与孩子自身相关,且孩子能所能及的事务,比如管理零花钱、整理房间、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等。它的作用是给孩子赋权,让孩子学习自己做主。只有在自由和信任的前提下,孩子的自律能力才能一点点地培养起来。

最后,付老师强调了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保障。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自律。美国心理科学学会曾经发表过一个专家调研报告《自律比智商更能预测孩子的学业表现》。报告指出,那些自律的孩子比智商高的孩子更容易在各种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孩子能不能有责任、能不能学会管理自己,其实也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当父母总是一股脑地代替孩子完成他有能力做好的事情时,孩子就会丧失自我管理的能力。而当父母放手让孩子大胆去做时,孩子就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学会担责和管理自己,并且体会到自己能力的。这种成就感会让孩子慢慢地从他律走向自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