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室散文组辅仁读书会专区文学欣赏

英格兰的百合,乌斯河上飘逝的精灵 ——弗吉尼亚·伍尔夫略说

2020-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鲁麟文薮

弗吉尼娅·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者。

弗吉尼娅·伍尔夫,英格兰的百合。美丽的容颜、不凡的才情和气质,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的“王后”,20世纪意识流小说大师,女权运动先驱……她是上帝的宠儿;早早残缺的家庭,少女时代噩梦般的戕害,不时发作的歇斯底里的精神病……她又是上帝的弃儿。她是优雅的,更是神经质的;她是感性的,更是深邃的;她是幸福的,更是不幸的。如含羞草般的敏感,又如玻璃般的易碎,优美、忧伤……

可以说,弗吉尼亚·伍尔夫夺去了简·奥斯丁与夏洛蒂·勃朗特的一些光辉,她以《一间自己的房间》这篇女权宣言,奠定了女权领袖的地位;她也掠走了马赛尔·普鲁斯特与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些风采,因为她以《现代小说》等理论作品,最早树起了现代小说理论的大旗。

然而,上帝也给予了这位博学且具有梦想家气质的女人以一生的不幸,人世间最痛的病症——疯阗,让她一生饱受折磨。终于,在1941年3月28日上午,她把手杖留在了河堤上,把一块大石头硬塞进了外套的口袋,将自己交付给了乌斯河(River Ouse),与疯癫一同毁灭。

家境的富裕、父亲的博学、家藏书籍的丰富以及学者名流的影响熏陶,使她自幼便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然而,两位同母异父哥哥的暴力严重地毁损着她的身心,直接导致了她婚姻生活无法弥补的缺陷。

1904年父亲去世后,她迁居伦敦文化区布卢姆斯伯里,后来她的家就成了“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活动场所。这个文学团体不仅对她本人后来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有影响,而且对两次大战之间的英国文化生活和思想生活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912年,弗吉尼亚与伦纳德结婚。夫妇俩创立了“霍格斯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作品,包括伍尔夫自己的一些作品、T.S.艾略特的一些早期诗集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一些短篇小说。

进入30年代之后,伍尔夫病情日益恶化,她每写成一部作品总是感到不满意。1941年3月,伍尔夫确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症即将复发,便留下一纸绝命书,感谢丈夫多年对她的关怀和照顾,随后投河自尽。

伍尔夫强调“内心真实”。她认为“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层”,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她呼吁:“让我们在那万千微尘纷坠心田的时候,按照落下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描出每一事每一景给意识印上的(不管表面看来多么互无关系、全不连贯)的痕迹吧。”这些观点,成为意识流小说的宣言。

作为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伍尔夫的小说,除了意识流小说的一般特点外,还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小说的人物不多,主要角色一般为女性,且常常是母亲。反映的是中上层社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动荡时期里的精神世界。

二、善于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去反映人物心灵世界的微妙变化,表现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海浪》以一天的时间变化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象征人生的各个阶段;《到灯塔去》以物质世界的“窗”象征观察生活的窗口,以“灯塔”来象征“明暗交替”的生活,以及人物的性格。

三、描写富有诗意,文笔流畅委婉。《到灯塔去》的第二部,犹如一首散文长诗,读来清新。

四、人物意识的流转方式多姿多彩。有限定于同一个人物的“单独型”(《墙上的斑点》《雅各布的房间》),有多种意识流混杂的“交叉型”(《达洛卫夫人》),有以一种意识流为纽带的“放射型”(《到灯塔去》),也有多股意识保持分流的“平行型”(《海浪》)。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